簡介: | 《結集3:常見癌症》 對於癌症的成因,醫學界早已認定與遺傳、飲食、荷爾蒙有關,另外,外在因素如病毒、細菌、化學物質和輻射等亦與癌症關係密切。 究竟癌症是甚麼?癌症是由於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而形成,而大部分的癌症是因多個細胞訊號路徑突變或不正常而引起。因為正常人體的細胞是會新陳代謝的,細胞的生長速度和組織是有規律且受控制,但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基因突變或是訊號突然改變),使某些細胞產生變化,持續地分裂生長,無法進入休眠或是死亡,便形成腫瘤。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良性腫瘤只在原來位置生長,不會轉移;而惡性腫瘤則會侵入鄰近組織,進入血管及轉移到其他器官。 現時治療癌症,除了傳統的手術、化療及放射治療之外,因為醫學界對腫瘤的了解逐漸增多,發現不同癌腫有不同的訊號途徑,故此不少新療法相繼面世,如生物治療、基因治療及標靶治療等。 《結集3:常見癌症》搜集了《醫‧藥‧人》各期內的文章,介紹香港常見癌症。 |
文章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據香港衛生署的資料,每年患者近4000人,而死亡人數則超過3000人,分別佔男女癌病致死的總人數百分之32及25,穩佔男女癌症的頭號殺手。 由於肺癌的發現多是比較晚期,難於治愈,所以死亡率甚高。
肺癌是癌症死亡最常見的原因之一,7成病人的存活率都不逾一年。切除癌細胞當然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但由於大部分病人在發覺患病時已太後期或是因為肺癌生長快速,已經擴散轉移,所以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較普遍使用。可是仍有不少病人雖接受傳統療法但失敗或復發,至近年才通過臨床試驗的生物治療可為這些患者帶來多一線希望。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CIRC)在2005年初公佈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現時每年全球被診斷為癌症的患者約1000萬,根據目前癌症的發病趨勢,2020年全球被診斷為癌症病人將會增至1500萬,增幅高達50%。 而最流行的癌症依次為肺癌、大腸癌及胃癌。 在香港,大腸癌的發病率僅次肺癌高居第二位,死亡率則排行第三,其發病率與死亡數字在過去十年一直逐步上升,情況令人關注。
目前,治療癌症主要是手術、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隨著醫學界對基因更了解和更認識,基因治療逐漸成為很多難以根治的疾病的希望。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最近發現了治療大腸癌的嶄新基因療法,期望日後可以用在人類身上。除了致力研究治療癌症的方法,推廣健康教育,使市民對大腸癌認識更多,也是防微杜漸的好方法。
發現乳癌通常有兩個途徑,一類是病人自己摸到乳房有硬塊,可能是體積不大,再加上無痛,所以都不以為意,直至後來才知道是乳癌;另一類是健康意識很高,定期檢查乳房, 當乳腺造影發現有懷疑硬塊時,立即找醫生診治。
據最新統計資料,乳癌是香港女性第二大致死癌症,僅次於肺癌。從這些實際數字上得知,乳癌在在威脅著女性的生命。早期的乳癌,不但治療率高,甚至不需要把整個乳房切除,女性對乳房的自我監察及認知,不但捍衛健康,也捍衛美麗。
乳房是女性的特徵,也是孕育新生命的必須,當乳房因疾病而需要治療或是面臨被必須切除時,對患者心理和生理所造成的震撼是相當巨大的。通常要面對乳房切除的多是乳癌患者,病人除了要面對乳癌所帶來的死亡威脅,更要面對手術後身體的部分殘缺,這種種都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壓力。乳房重建為乳癌患者帶來了身體回復完整的希望,使病者重拾信心。
鼻咽癌是一個很有地區性的癌症,在外國不常見,卻多見於中國人,全球鼻咽癌患者中國佔了八成,有資料顯示鼻咽癌在華南一帶的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台灣、香港等地較多,所以曾被稱為「廣東癌」。
中國是鼻咽癌(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發病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全國十年前調查死亡率已高達每10萬人1.88,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2.81%。 隨著基礎理論研究的進展,本病的綜合治療愈來愈受到學者們的重視。根據不同的臨床分期、病理類型以及病人的機體狀況,恰當地採用中西醫兩種治療方法,在臨床獲得了很大收穫。
子宮頸癌是全球最常見女性癌症第二位。 2005年,全球新症超過50萬宗,大部分病例(90%)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6萬人因這種癌症死亡,發展中國家的死亡人數佔95%。在香港,2005年子宮頸癌在女性最常見癌症中排行第九,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每年新症約為四百宗。
過去,病毒與癌症之間的關聯性一直無法得到醫學界普遍認同,直至1983年,德國科學家證實子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有關,才有科學家想到利用免疫技術製造疫苗,因而使子宮頸癌成為第一個可以用疫苗預防的癌症。
如果你與筆者一樣都喜愛聽梅艷芳小姐低沉磁性的歌聲,那麼你也許想知道多一點關於子宮頸癌--這個奪去我們偶像性命的最常見婦科惡性腫瘤之治療及疫苗預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