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脂肪肝入侵
ISSUE 97
2009年6月號

< 上一頁

   [購買電子版-PDF]     


編者的話 [內容]





脂肪肝入侵
過去多年,因為肝炎的盛行,醫學界不遺餘力地研究治療肝炎的方法,免使肝炎進一步發展至肝硬化而至肝癌。自從乙型肝炎出現預防疫苗,大家都為未來將大量減少乙型肝炎患者而減低肝硬化肝癌個案而鬆一口氣。但是,另一個可導致肝硬化的脂肪肝卻隱隱然形成一股新導向,專家學者開始為都市人不健康的飲食導致脂肪肝出現而感到憂慮。
撰文:Donna 鳴謝:廖家傑醫生(腸胃及肝臟專科)


自身免疫性肝炎
芸芸肝病之中,脂肪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雖然不及病毒性肝炎及肝癌般有較多市民認識, 但它們亦並非罕見的肝病,讓我們一起認識脂肪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療。
撰文:賴愛倫(藥劑師)


脂肪肝與代謝綜合症息息相關
肝臟為人體最大的器官,負責幫助身體進行調節、儲存、分泌、轉化及分解體內不同物質,在人體內擔當着異常重要的角色。肝臟疾病除了大家都熟悉的肝炎之外,近年因肥胖症的流行促使脂肪肝在社區內不停增加。
撰文:賴愛倫(藥劑師)


免疫性肝炎及脂肪肝藥物





H1N1甲型流感社區爆發在即
照顧及隔離流感患者
截止五月底,香港已經確診二十宗H1N1甲型流感個案,更出現一天之內五宗確診,衛生局副局長梁卓偉形容為升幅厲害,更指抗疫措施已接近尾聲,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已經不遠。如果香港一旦出現一宗找不到源頭的個案,便會由抗疫階段進入緩疫階段。傳染病專科醫生更指H1N1甲型流感即將在社區爆發,若一旦爆發,我們如何照顧自己及流感患者?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演化醫學之最終回
邁向勇敢新世界(中)
筆者讀過印象最深刻的小說是奧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1931年的作品《勇敢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又譯作《美麗新世界》),故事背景是公元二十六世紀的地球。
撰文:麥煒和醫生(腦神經科專科)


過量服Acetaminophen可致肝受損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發出關於含有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的退燒止痛藥的最新報告,認為應在含有Acetaminophen的產品上列明藥物潛在對肝臟有損害的警告。
整理:Kit





便秘的預防與解決
在繁榮的香港,人人都營營役役緊張地生活,一餐飯,許多時三扒兩撥就吃完,令腸胃吃不消,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消化問題,小則胃脹、胃痛、肚子疼痛,以至胃酸倒流、便秘,甚至腸胃炎、腸胃潰瘍。我們應該注意「食的文化」,包括進食的速度,食物均衡的營養,每餐的食量,進餐的環境,以及大便的習慣。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常見牙齒問題酸蝕
據2008年一份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關於香港人牙齒酸蝕問題的調查報告,年齡介乎25-45歲的受訪香港人中,九成二患有牙齒酸蝕,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咀嚼能力,長遠更會誘發其他更嚴重的牙患。
撰文及圖片提供:楊幽幽醫生(牙科)


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保健淺談
潮濕天氣最易令患有關節痛的人關節痠軟、腫脹、疼痛不適,甚至寸步難行。別以為關節痛只會出現在銀髮族身上,早前,香港有調查顯示本港有近八成介乎35-50歲之在職人士曾出現關節痠痛及紅腫等問題,尤其集中出現於頸、膝、腰等位置,可見關節痛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
撰文:黃穎妍(營養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內容]




公園遊樂的學問


香港幼兒被驕寵 四成不會自己進食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作「慈母多敗兒」。就是說愈是疼惜兒子,愈是捨不得兒子受苦的母親,愈會縱容兒子。明明是天資聰穎的孩子,卻被驕縱成不事生產的二世祖。
撰文:Kit
[內容]




天然防菌茶樹油
今期我們要介紹的是一種頗特別的植物,特別在雖有作中藥用,但是在國際上卻比在中國更負盛名。而且更為現代追求自然健康一族推崇極至,這種植物稱為白千層,也即是近幾年非常走俏的茶樹油原植物。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自我調適防豬流感
豬流感(H1N1)的全球爆發,令各國政府的醫療體系都要面對流感這個難題。香港政府果斷地採用了隔離辦法,把可能爆發的機會減到最低。隔離處理的手法雖然導致旅遊人士不便,最後也得到各國旅客的理解並支持。另外,香港各處皆小心翼翼,「多洗手,勤洗手」。市民的衛生意識自SARS以後,也提高了不少。
撰文:蔡傑天(註冊中醫師)





中醫藥未來的發展
近來,中國中央政府連番推出振興醫療的政策。先有耗資8500億元人民幣,令中國上下爭論不休的「醫改方案」,然後就是國務院在5月7日發布,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要配套文件之一的「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再聯同「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都是有利於醫藥行業發展的政策。這可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發展中醫藥事業方針的概括和總結。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

快樂五常:忘我忘憂 自在常在
憂慮源於恐懼,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壞, 人不快樂的主要原因,就是憂慮和恐懼!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

引入認證 提高醫療質素
醫院管理局從1990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提倡以病人為中心,改善醫療和管理質素。醫管局過去在各公立醫院推行的主要質素改善措施,包括成立醫療事故匯報系統,例如每月的風險通報,公布嚴重醫療事故增加透明度,還有藥物處理程序監察系統及嚴重醫療事件政策等等。
撰文:醫院管理局
[內容]

»《醫案·錄》試閱版
» 藥物百科
» 投票結果一覽
» 佰期封面電子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