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96
2009年5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常見的良性皮膚瘤
常說皮膚是人最大的器官,有人對這個器官愛護有加,有人則馬馬虎虎,不過,大部分人只會對面上或部分外露的皮膚無微不至。皮膚是外露最多的器官,受外界刺激亦最多,一些來歷不明或是原因不明的皮膚瘤,人一生總會面對許多次。這些來歷不明的瘤腫,中醫一般稱為「無名腫毒」,而西醫則把這些不會變成惡性腫瘤的囊腫結節統稱為良性皮膚瘤。
撰文:Donna 鳴謝:侯嘉林醫生(皮膚科專科)
可大可小的皮膚疣
疣是皮膚表層不正常過度角化而形成的表皮瘤,由一種名為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簡稱 HPV)的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起。這種病毒在人與人接觸時經皮膚磨損處入侵,常見如手、腳及受傷部位。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皮膚疣藥物一覽表

新甲型H1N1
多倍病毒基因重組
甲型流感H1N1(前稱豬流感)終於在香港出現。這個流感之所以引起極度關注,是因為它先在墨西哥出現,而且造成死亡個案,繼而鄰近墨西哥的美國失守,甲型流感H1N1直向歐洲擴散。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流行病大流行警告級別提升至第五級(截稿時),預示一場病毒與人類的戰役,又告展開。
整理:Donna
[內容]演化醫學之最終回
邁向勇敢新世界(上)
筆者讀過印象最深刻的小說是奧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1931年的作品《勇敢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又譯作《美麗新世界》),故事背景是公元二十六世紀的地球。
撰文:麥煒和醫生(腦神經科專科)

如何調理膽固醇及脂肪過高
21世紀是追求健康的年代。我們聽到「膽固醇」便已避之唯恐不及,但膽固醇其實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只要好的膽固醇多一點,壞的膽固醇少一點便可以,不必對脂肪食品退避三舍。
撰文:胡愛媚(營養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內容]「食得起、放得低」
每當筆者面對一個新症時,通常都會關心到求診者腸胃是否消化通暢,特別在「切」診之後,心中略知求診者腸胃的背景,再問多一二,就可確定來診者腸胃的情況。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人類愈長壽 愈多白內障
對於白內障,我們常有很多疑思,例如說:是不是紫外光會令眼睛出現白內障?是不是長者一定會患?又是不是一定要等到「全熟」才可以做手術?夏天時是不是必須戴上墨鏡才好上街?
撰文:Zero
周身法寶照顧周到 給老年癡呆症患者家屬
老年癡呆症患者因為腦部功能衰退,令患者的認知能力逐漸喪失,從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筆者經常接觸到老年癡呆症的照顧者,從他們所說的事件中,很能體會到照顧老年癡呆症患者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事件可謂「層出不窮」,照顧者需「見招拆招」。
撰文:李儉汶(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註冊社工)
牙齒美容(3)
上兩期我們介紹現時流行的牙齒美容,重點都是在美白牙齒,但是,牙科美容,其實不是只追求「白」,還要講求齒列的整齊和美觀。
撰文及圖片提供:楊幽幽醫生(牙科)

經濟差 打工一族頭痛多
金融海嘯發生以後,結束了多年的經濟上升周期,也結束了無數人五十歲前退休的夢想。金融海嘯席捲,裁員之聲不絕之下,最受影響的顯然是打工一族,每日戰戰兢兢,唯恐加入失業大軍,精神壓力隨之大增。頭痛,似乎成了最新的流行病。
整理:Kit
溫病良藥麥門冬
在春夏交替時節,又是病毒活躍高峰期,流感在我們之間來來回回傳播,咳嗽好像從無遏止。麥門冬是中藥一種具有良好鎮咳療效的藥物,清熱潤肺,其與沙參組成的「沙參麥冬湯」更是著名的溫病療方。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要健康就要吃保健品?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中國人最喜歡使用食物來補身,一些據說具有滋補價值的鮑魚、海參、花膠、燕窩之類的食材,最受香港人的青睞,因為需求多,供應少,造成這些參茸海味的價格一直高居不下。但是,這些貴價的海味食材是否具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大家不妨看看中醫師的剖析。
撰文:蔡傑天(註冊中醫師)

抗流感特效藥
豬流感在各國肆虐,雖然已接受過疫苗注射,但由於此病毒基因跟過往的疫苗不同,因此疫苗並不能起作用,於是近日有市民開始搜購醫治及預防流感的特效藥。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大醫管局文化」
窒礙防疫抗疫
醫管局成立於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之時,首任行政總裁楊永強在豐厚資源支持下,刻意把公共醫療體制發展為「以醫院為核心」,標榜醫院宏偉、儀器先進,甚至有意無意間推廣「有事就入醫院」的意識,慢慢形成一種「大醫管局文化」,嚴重矮化在社區默默耕耘的前線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快樂五常:無怨無悔 常樂我淨
焦慮是擔憂不可捉摸的未來,抑鬱是把生命細節往心內隱藏。做錯了事,無勇氣面對,有愧於心,產生內疚,形成內在心理更大幅度向內傾斜;色厲內荏,以嚴厲的行為掩飾內心恐懼與無能,造成暴力!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藥物採購 安全為先
醫院管理局作為一個公營醫療機構,一向以重視病人的安全為首,在採購和管理藥物方面十分審慎,確保藥物的質素及安全。
撰文:醫院管理局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