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86
2008年7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運動與慢性疾病
多做運動,對身體有益。但是,不少慢性病患者卻對運動敬而遠之,尤其一些心血管病患者,常因為新聞報道「猝死個案」而認為運動具有相當危險,更認為運動會刺激病情,或會使病況惡化。其實,只要運動處方正確,做運動幾乎是絕對安全,更可以改善病情。
撰文:Donna 鳴謝:許世全博士(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
香港人為何不健康?
社會上常有中年人或是老年人在工作或運動中猝死個案發生,近來更有年輕人在運動期間意外猝死。我們看了這些新聞,除了嘆句「不幸」之外,從不深究猝死意外的底因。猝死的發生,正正反映出我們對體育運動了解不深,對危疾意識警惕不足。
撰文:Donna
[內容]運動與創傷的關係
全球熱切期望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八月初在神州大地舉行,中國人首辦奧運,或會因而喚起大家對各類運動產生興趣。在奧運比賽中,運動員以更快更完美的表現為自己及國家民族爭取殊榮。但是,在獎牌背後,我們常聽說運動員受傷患所困,究竟不同的運動會出現甚麼傷患?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熱身與緩和運動
我們都知道做運動前要做熱身運動,但原來除了熱身運動之外,還需要做緩和運動。熱身運動和緩和運動是做任何運動前後都應注意的重要雙環,做好熱身運動可以減低運動創傷,緩和運動則可增加肌肉柔軟度,使運動後的復原加快。
整理:Donna 鳴謝:許世全(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運動創傷急救原則
做運動固然可以增加體能,但亦有可能引起創傷。在運動場上如果不幸出現意外,應使用急救原則處理運動創傷。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奧運的最大破壞者:禁藥
北京奧運進入最後倒數階段,舉世期待運動健兒在競技場上全力比拼,為個人、國家爭取最高榮譽。雖然在迎接今屆奧運來臨期間,發生了四川大地震、聖火傳遞受干擾、西藏騷亂、美國導演史提芬史匹堡辭去執導開幕典體一職等等,但是奧運會的焦點始終應是運動員如何在比賽場上將力量、技巧及意志發揮所展示出的體育精神。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聯合化療延長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期
根據2008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科學會(ASCO)年會報告結果,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標準化療時加上Cetuximab,比單獨接受傳統化療的病人的生存期延長五星期。
撰文:Kit(綜合報道)
演化角力賽(終章)
明日世界終結時(下)
人類是大自然一部分,與我們共同演化的,有各種微生物、病毒、細菌、寄生蟲、毒素……。我們居住的地球更是充滿危機,隨時引發災難。在天擇的洪流中,人類無時無刻都要面對威脅,與自然界的力量拼個你死我活。
撰文:麥煒和醫生(腦神經科專科)

藍藻爆發
與中國農業發展的轉向
去年夏天,太湖藍藻爆發,造成大量生物死亡,嚴重破壞太湖生態,並令附近城市如無錫的食水受到影響,其污染之深,影響之廣,震驚中外。去年的危機仍歷歷在目,今年春季中國不同湖區開始再次大面積出現藍藻,看來新一輪的藍藻爆發潮未能倖免。過量使用化肥是藍藻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化學農業已經令中國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撰文:陳宇輝(綠色和平項目經理)
認識世貿第二章:
不可忽視的貿易概念(下)
要透徹了解現時的所謂「自由貿易」,有幾個相關的名詞是必須認識的。相信大家都聽過「關稅」、「傾銷」、「補貼」和「專利權」,究竟這些名詞有甚麼意義?在自由貿易中發揮了甚麼角色?
撰文:樂施會
智慧齒過度長出
引致的其他牙患
上期討論過智慧齒過度長出所引致的牙骹損害,其實除此以外,智慧齒過度長出亦會引起其他如蛀牙、牙周病及牙齒敏感等問題。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代謝綜合症與心臟病
香港是個飲食天堂,美食處處。香港人愈來愈吃得好,卻同時動得少,「肥仔」、「肥女」隨街可見。肥胖已成為香港人健康的頭號敵人。近年醫學界經常談及的「代謝綜合症」,就是肥胖人士要面對的健康危機。
撰文:黃麗芬(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註冊社工)
減壓不是那麼難!
大部分香港人都是生活在緊張之中,繁忙的工作、學業、家庭、財政、人際關係等,容易引致過度壓力反應的出現。香港心理衛生會200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1,600多名香港市民中,有176人出現經常性焦慮症的常見徵狀,如容易疲勞、精神難以集中、肌肉繃緊等,即每10名市民中便有一人患上經常焦慮症,六成四受訪者則經常處於擔心或緊張狀態。香港人承受壓力指數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撰文:朱佳石(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生理學博士)
[內容]
中醫論睡眠之五
睡姿睡法
《笠翁文集》云:「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宣精,睡能養生,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堅骨強筋。」關注養生之士,理應重視睡眠衛生。
撰文:虞慶芳(註冊中醫師)
半夏和胃止嘔
以農曆算,夏天在四月至六月,而五月中的「夏至」,更是一年裡頭日光最長的日子。在中藥裡,有一種藥物是在夏天的一半時生長的,名為「半夏」,是止嘔良藥,也是中醫使用於對抗腫瘤的常見藥物。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治療乙型肝炎新指引
肝病之於中國人,素有「國病」之稱,可見肝病在中國的嚴重。在芸芸肝病中,以乙型肝炎在中國最為普遍,全球有3億5千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僅中國便已有1.3億,不可謂不令人擔憂。亞太肝臟研究學會最近更新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指引,進一步為病人提高抗病能力。
撰文:Kit

醫療改革 可考慮藥劑師功能
政府最近發表的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同時提出多個融資方案,但市民的第一個反應必定會問,政府會如何運用這些金錢。因此,在探討財務安排之前,政府應先着手改革現時的醫療制度。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H5N1禽流感全球高峰已過 危機未減
六月底,赴吉隆坡出席國際傳染病大會,全球五千多名傳染病學者專家濟濟一堂,分享見聞和經驗,獲益良多。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疾病與權力
佛教「五毒」貪、嗔、癡、慢、疑,是指這些頑固執着的心態,這些心意識引發妄想言行;五毒像種子般潛藏於人的意識心田中,又稱為煩惱無明,這五種毒害人的心態,互為因果,相繼不斷輪迴着,造成惡行,像毒藥般妨礙我們的行為意識,故稱為五毒。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為奧運馬術做好準備
即將於八至九月期間在港舉行的2008年奧運及殘奧馬術比賽,醫院管理局亦會積極參與其事。在提供緊急醫療服務、應付重大事故的緊急應變計劃,以及人手編配方面均已作出周詳部署,致力為參與和出席兩項盛事的人士提供最佳醫療服務,並確保不會因而影響本地公共醫療服務的水準和運作。
撰文:醫院管理局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