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兒童寄生蟲病
ISSUE 84
2008年5月號

< 上一頁

   [購買電子版-PDF]     


編者的話 [內容]





兒童寄生蟲病
在衛生環境日好的香港,大家可還記得「寄生蟲」?或是,寄生蟲距離我們已日益遙遠,最近的記憶也應在上個世紀。其實,寄生蟲也許與我們日漸疏遠,這是否代表寄生蟲對人類已全無威脅?卻又並不盡然。
撰文:Donna  鳴謝:關日華醫生(兒童傳染病科)


人體寄生蟲
2007年5月,第六十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5日訂為「世界瘧疾日」。 在剛過去的第一個「世界瘧疾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起一項全球性倡議,必須減少瘧疾的發生。 瘧疾每年導致過百萬人死亡相信大家都知,但是瘧疾是源於寄生蟲感染卻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除了瘧疾之外,威脅著我們健康的寄生蟲還有肝吸蟲、肺吸蟲及可以上腦的管圓線蟲。
撰文:Donna  鳴謝:勞永樂醫生(傳染病科)


認識寄生蟲與殺蟲藥
在自然世界裡,小部分生物因未能獨立自由地從周圍環境獲取食物或營養,必須暫時或永久地依附在其他生物的體內以獲得所需營養來維持其生存和繁殖,這種生活方式稱為寄生生活,其結果是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治療寄生蟲藥





演化角力賽(VII)
人類的自我保護機制(下)
人類是大自然一部分,與我們共同演化的,有各種微生物、病毒、細菌、寄生蟲、毒素…… 我們居住的地球更是充滿危機,隨時引發災難。 在天擇的洪流中,人類無時無刻都要面對威脅,與自然界的力量拼個你死我活。
撰文:麥煒和醫生(腦神經科專科)


食道測壓
測壓是測量身體器官內的壓力,這種技術可用於記錄充滿液體的腔室,如腦室內的變化,或是食道、直腸的肌肉活動。食道測壓用於檢查某些懷疑食道失弛緩的情況。
資料提供:溫兆康醫生(心臟科專科)





認識有機認證(上)
近年有機事業在香港大行其道,專營有機食物、用品的商舖愈開愈多,從以往家庭式小本經營,到今日連鎖式、集團式運作,商場超市紛紛以有機為題,舉辦各大小類型活動,宣傳推廣有機產品;加上市民對食物健康意識漸高,對食物質素要求亦不斷提升。
撰文:趙匯芝(源生坊營養師) 


世貿第一章:
自由貿易哪裡來?
我們常會感到奇怪,為甚麼一邊有團體或政府呼籲支持世貿組織,推動自由貿易;另一邊廂,又有各地的農民、工人組織和民間團體向世貿組織抗議自由貿易。 究竟「自由貿易」有何好處,致使政府和某些團體支持?又有甚麼壞處,令農民、工人誓死反對? 大部分香港人對「自由貿易」都是一知半解,或許我們需要花一點時間,透徹地認識一下現時所謂的「自由貿易」。
撰文:樂施會


從綠色奧運到綠色中國
奧運聖火已傳到香港了,還有不到一百天,北京奧運就會揭幕。奧運會固然讓中國在世界舞台走得更前站得更高,但現時中國有超過四分之一人正飲用不合格的食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呼吸著不合格的空氣,百分之七十的癌症死亡病例與環境污染有關。
撰文:陳宇輝(綠色和平項目經理)


有牙難食
顳顎關節症候群(下)
顳顎關節,亦即是下巴關節,也就是廣東人常說的「牙骱」。 上期我們介紹的顳顎關節症候群,就是泛指顳顎關節及面咀嚼肌肉發生疼痛和功能異常的一種症狀。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COPD知多少?
COPD乃是由長期吸煙或空氣污染使肺部產生「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氣流阻塞的一種疾病。 這種氣流阻塞通常進程緩慢,患者主要症狀為長期咳嗽、有痰或呼吸困難。
撰文:區綺雯(香港復康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內容]

牙齒創傷 幸與不幸
一名女病人因患有缺鐵性貧血,曾經多次暈倒, 而其中三次暈倒中都導致牙齒受傷。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認識肺炎鏈球菌疫苗
近來有不少廣告講及入侵性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嚴重性, 對受感染兒童造成永久性傷害,呼籲市民能夠及早預防。 香港健康網絡早前進行了一項調查,發覺家長十分關注肺炎鏈球菌, 而政府亦正考慮將肺炎鏈球菌疫苗納入本地兒童疫苗接種計劃。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內容]

雷公藤袪風除濕良藥
過去幾期,我們介紹了幾種中醫師慣常用來對抗腫瘤的藥物,今期繼續介紹另一種有同樣功能的中藥雷公藤。 對付腫瘤的中藥多以清熱解毒為主,但雷公藤與這些藥物則稍稍有異,原因是雷公藤最主要的功能不是清熱解毒,卻是袪風除濕。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中醫論睡眠之三
解證論治(下)
凡失眠病證,治療均應選用寧心安神藥物。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中醫也很講究睡眠衛生及精神調攝,並重視心理治療的重要作用。
撰文:虞慶芳(註冊中醫師)





要錢抑或要命
一個月入一萬元的打工仔,由二十五歲開始供「強醫金」,每月供款月入的三巴仙, 到了六十五歲,他的戶口結餘是平均負債二十萬六千元。 不買樓、不借貸,都有負債,如此奇聞,你聽過否?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

再別「伊園」
我在這專欄,一向都是寫關於藥劑為題與社會的事,甚少涉及自己事,這次破例,讓我手寫我心,原因是我在工作上,有了角色的轉變,離開我熟悉的藥劑師工作。雖然如此,我希望從不同的角度看、以不同的觀點寫,這是我新的嘗試!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

「肥上瘦下」的迷思
相信市民曾聽過有人批評醫管局「肥上瘦下」、「架構臃腫」等等。 由於大多是出於對醫管局的誤會,因此必須作出澄清, 好讓公眾對醫管局的情況及數字有進一步了解。
撰文:醫院管理局
[內容]

»《醫案·錄》試閱版
» 藥物百科
» 投票結果一覽
» 佰期封面電子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