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藥緩解糖尿病
ISSUE 7
2001年12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展望新藥緩解糖尿病
一般人都有個錯覺,以為患糖尿病是因為吃糖太多之故,這是一個謬誤,其實是凡有糖尿病傾向的人,在長期進食過多糖分時,才會較易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易發生在年紀大及過胖的人身上,近十年香港人生活富裕,高熱量及高膽固醇類食物吃得多,致使糖尿病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現在香港人患有糖尿病的可為數不少,而因糖尿病而引致冠心病、腦中風或腎衰竭的,更不計其數。
撰文:Donna 鳴謝:周振中醫生
糖尿病影響性生活
隨著糖尿病日趨普遍,對男性患者的性功能障礙的影響也十分明顯,只因糖尿病會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
撰文:潘君亮
如何治糖尿--口服藥物與胰島素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失調疾病,由於患者的胰島素分泌不足,以致身體未能有效地吸收從食物中攝取的糖分作能量,過高的糖分由尿液排出,所以稱為糖尿病。糖尿病分一型及二型兩種,而糖尿病的藥物亦分為胰島素注射劑及口服降糖藥兩種。
撰文:崔俊明、陳碧琪、張崇德(藥劑師)
糖尿病口服藥物總覽
胰島素總覽
心臟病治療臨床研究有成果
11 月,多個心血管疾病研討會在香港舉行,來自不同地區的醫藥專家與香港醫生亦紛紛就心血管病發表臨床研究成果,本港更會參與全球大規模心血管臨床研究調查,共同為對抗病魔找出答案。
撰文:林宜人
藥盒解碼--支氣管擴張劑
慢性阻塞性氣管疾病(COAD),又稱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多是由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引起,是屬於氣流阻塞之一種病況。
撰文:李慧中
吸煙蠶害你的生命
陳先生注意到自己在運動時呼吸變得愈來愈急促,當上樓梯時,會感到十分疲累,氣喘纍纍。而在早晨時候,尤其在天冷的季節,陳先生更感覺到自己的喉嚨出現氣喘聲……。
資料提供:溫兆康醫生
誰會患上網球肘?
何太是一位家庭主婦,需要在家中照顧她的一歲兒子,一天,何太在家裡做家務時發現手肘痛,經診治後證明是患了網球肘。原來網球肘最常見於家庭主婦而非網球員。
撰文:龍廷鈞醫生(骨科專科醫生) 插圖:羅尚尉醫生(骨科專科醫生)
商人辦學--蔡冠深
愛舞文弄墨的人,都喜歡掛一帖書畫以顯示其不落塵俗。最為人稔熟的來去都是蘇軾的《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或毛澤東的《沁園春》。以文天祥的《正氣歌》來點綴書房,難免教人另眼相看。蔡冠深一介商賈,卻把文天祥的《正氣歌》別在書房當眼處,洋洋千字,除了為作陪襯,對文天祥不多不少總有一番情結。
撰文:Donna
情緒病?誰來治?
中大醫學院委託亞太研究所做了一個關於香港人情緒病的調查。據《成報》11月19日的報道,指81萬市民患情緒病,建議加強培訓各區家庭醫生,為情緒病患者提供專業支援,並將精神病費用納入醫療保險內,把情緒病的知識編進小學課程。
撰文:李寶能(臨床身心行為學家)
都市人的心靈創傷
從數十年前開始,已陸續有文獻發表關於天災人禍餘生者的心理變化,但認真研究這類問題,是由70年代美國越戰軍人回國開始。這些退伍軍人當中,不少出現了嚴重精神困擾,而他們所表現的病徵十分相似,「心理創傷後遺症」(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的概念便逐漸建立起來。
撰文:蔡定國 (精神科專科醫生)
脊醫與脊骨神經科
《脊醫註冊條例》將於明年正式在香港實施執行,屆時香港將會有四大類不同的註冊醫生--西醫、牙醫、脊醫及正在註冊中的中醫,為患病者服務,使香港醫療體系日趨多元化。
撰文:黃施博脊醫
蘆薈有藥用價值
蘆薈是甚麼?蘆薈(Aloe)早在公元前已被人認識,是百合科植物,大約有300多種。
撰文:關志泉師傳
中藥科學化
雖然香港的中藥港已經名存實亡,但中醫中藥的潮流卻並未有任何退卻。一個在中山舉行的「中國天然保健藥物前景論壇」不但帶出值得思考的中醫中藥問題,也把神秘的藏醫藏藥帶到更公開的層次。中醫中藥應該向哪個方向走?科學化還是西藥化?藏醫藏藥是否可以擺脫神秘的臉紗,走進文明科學之路?幾個與會學者各有不同意見,為中醫中藥的未來走向,提供了具體的建議。
撰文:Donna/Isabel
正確用藥比判證更重要
在人類發展史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醫藥。中國醫藥學是世界上發展最早、理論上最有系統、最完整的醫學體系。即使西醫藥學今天在世界已佔統治地位,中國醫藥學也仍然對其有著充實提高、促進發展的作用。
撰文:虞培楠醫師
柏金遜症患者自我照顧及家居生活錦囊
對柏金遜症患者來說,由於他們的身體經常出現震顫及僵硬的情況,這些病徵會令病者在自我照顧及家居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難。職業治療師可以就這些困難,教導患者不同的解決方法及技巧,再配合不同的輔助用具或家居環境的改變,從而協助柏金遜症患者去克服種種的問題,讓他們能獨立地生活。
撰文: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徐英賢(職業治療師)
多方配合以免市民濫用急症室
在立法會衛生小組會議中,衛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重申,急症室將於明年引進收費的計劃已是事在必行,刻下仍未公布收費的水平,但估計或會不下於100 元。而政府一直強調收費並非為增加收入,而為減低市民濫用的情況。
撰文:陳萃菁(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
「透明人魔」帶出看不到的原因
這是一部科幻動作片,本人看過兩次,雖然片長113鐘,但每看一次,都覺得這部片十分短,我想是因為被這部特技科幻片所吸引之故。
撰文:陳祖鈞醫生
11 月藥會
3P 信箱
巧言令色終被識破
由正式擔任公職那天開始,筆者管他政治壓力、政治正確這類最佳的推搪與掩飾言詞,矢志堅持要理性說實話。深信只有通過理性討論和對話,將事實真相全面陳述,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進步與成長。一切愚民的謊言,終有一天無情被無情識破。
撰文︰勞永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公營醫療服務如何「定位」?
香港的醫療制度不斷被譏為與私營醫療服務爭生意,究竟香港醫療體系應如何定位,如何可以兩全其美?
撰文︰高永文(醫院管理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
[內容]藥物審批程序繁複
如果你在報章雜誌或者網站上看見美國銷售的一種新藥,可能對你病情有幫助,你知道要等多久,才可望這種藥能在香港市場上買得到呢?答案是:最快約一年半。
撰文︰張成華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