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65
2006年10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錯誤選擇 美容變毀容
今時今日,全球生活品質提高,人們在生活富足之餘,開始追求外觀儀容的美麗,現代的美容護膚用品,大部分是由不同類型的化學物質合成,從每天早上拿起洗面產品洗面開始,直至晚上睡覺前塗抹晚霜為止,究竟塗了多少種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長期使用於我們的面上身上,對我們究竟有多少傷害?繼多個化粧品牌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後,我們應反思一下對美容護膚品的盲目依賴。
撰文:Donna 鳴謝:崔俊明(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
護膚最重要3個要訣
護理皮膚原來很簡單,不離清潔、防曬,還有保濕三大原則。
撰文:Donna 鳴謝:崔俊明(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教育總監)
構成護膚品的成分
每天翻閱報章雜誌,看電視,甚至逛街坐巴士都看到琳瑯滿目的護膚產品,究竟其聲稱的成分有甚麼作用?產品又適合何種人士使用?
撰文:陳碧琪(藥劑師)
護膚品的爭論
使用護膚品,各人有各人的「配搭」,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使用同一品牌,以下列出六個常見關於護膚品的疑惑。
撰文:陳碧琪(藥劑師)
藥物事故誰之過?
近年,藥物事故屢屢頻傳,有是醫生開錯藥,有是老人院派錯藥,也有是藥物混入火酒,這種種錯誤雖然是「意外」,但性命攸關的事,若只是輕輕以「意外」帶過,對受害者並不公平。究其實這些「意外」是否可以避免?香港的藥物管理是否有嚴重紕漏?
撰文:Donna
右心室流出道 心室異位節律
右心室流出道心室異位節律是心律失常的一種,此病是因右心室流出道內不正常的刺激點興奮引起。這病在年輕人中較多見,是一類良性的心臟疾患,一般不會導致病人嚴重殘障或猝死。
鳴謝:溫兆康醫生(心臟科專科)

腦炎前傳
人類創造文明的同時,也創造了疾病。現代人生活窮奢極侈,所有習性已跟自然生態完全脫軌,我們對地球資源更是需索無度,因此,前所未見的疾病,不斷在文明社會中湧現。
撰文:麥煒和醫生(腦神經專科)
心臟病概述(上)
在之前的「關心您的心」心臟病系列中,各心臟科的同事、前輩都詳盡並深入淺出地說明了各種心臟病的成因、徵狀及治療方法。在這一篇,我將會與大家分享一個簡單、易明、易記的保持心臟健康秘訣。
撰文:黃品立醫生(心臟科專科醫生)
求學不是求「指數」
記得中學時期在電視看過這樣的一齣電影--研究生醉心學術工作,立志要寫一篇最好的論文。他到處搜尋資料、做分析、寫報告,更不斷請教大學最頂尖的一位教授,務求盡善盡美。最後,研究生如願以償,以最佳成績畢業。畢業禮後研究生在升降機單獨遇上教授,興奮得不停向教授致謝。教授有點錯愕,低聲問:「你是誰?」
撰文:李瑞山醫生(香港中文大學傳染病學講座教授)
為孩子選擇安全玩具
兩種抗血栓塞藥作用不同
抗血栓塞藥物,顧名思義,是阻止血液凝固的藥物,但是,為甚麼要阻止血液凝固呢?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內容]人體的鋼筋「骨骼系統」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00至2010年訂為「骨骼與關節健康十年」,並將每年的10月12日訂為「世界骨骼關節日」,而整個十月為「國際骨骼關節月」,其目的是提醒人們重視和預防骨骼與關節的健康和疾病。並且希望各類的醫者合作尋找最佳的方法為病者解除骨骼與關節的病痛。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高爾夫球運動系列(II)
對許多喜歡高爾夫球運動者來說,也許從未曾想過這種健康、溫和、與大自然打成一片而極富趣味性的球類活動會引致受傷,直至毛病發生在自己身上……。從過去行醫的經驗,時常會接觸到腰痠背痛的病例,通常是一些中年管理級人員在某天早上準備起床時,突然發覺整個背部僵硬,肌肉痙攣,極度痛楚,不能移動下床。在追查病患者為何出現疼痛?在未發生問題之前曾經幹過甚麼特別事情時,常會發現病者在前一天與朋友們在高爾夫球場上玩了一圈18洞的賽事。
撰文:汪家智(註冊脊醫)/黃施博(註冊脊醫)
公眾對洗牙的誤解應用篇
在四月刊中,曾經引述了「公眾對洗牙的誤解」調查中公眾對洗牙的各種誤解,本篇集中討論受訪人士對於各種牙齒問題的反應。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水療與關節炎
香港人對水療的認識日趨普遍,尤以各大美容院推出水療美容、水療按摩療程等使人印象至深。除了關心人生享受和容貌外,你是否知道原來水療用在康復範疇的效用,是可媲美很多陸上康復運動的。
撰文:黃潔怡(醫療護理學碩士/香港復康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中風之分型與預防復發(上)
急性腦血管病又稱腦血管意外、中風和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障礙疾病, 泛指腦部動脈或支配腦部血液供應的頸椎動脈發生病變,引起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急性或亞急性腦損害。
撰文:虞慶芳(註冊中醫師)
活化石植物杜仲陰陽俱補
對中醫藥有點認識的,都知道杜仲是強腰固腎的良藥,而自從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胡秀英把杜仲與人參並列,認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質量最高的天然降血壓藥之後,杜仲的「國際地位」即時提升不少。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馬桶背後
每次向人說我連續兩年參加「世界廁所峰會」(World Toilet Summit),跟全球的廁所專家交流,獲益良多。聽的人大都不以為然,莞爾一笑說:「把屎坑提升至國際層面這樣大陣仗!」
撰文︰勞永樂(香港廁所協會副會長/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醫生商品化
東漢末年,中國醫學雖然已有很大的發展,但巫術的影響仍相當大,人民相信巫醫治病的,也很普遍。醫、巫之間之爭論,屢見不鮮。我國醫學史上一位傑出的醫家張仲景,對巫醫的騙術及危害,深惡痛絕,他憑著高明的醫術,反覆向人們宣傳:「厥身已斃,神明消滅。」他堅信人死後,並無靈魂存在,勸導人們不要輕信巫醫的蠱惑。自古至今,名醫的言說,在人們的心目中,永遠是最具說服力!
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血液安全 市民有保障
血液沒有代用品,全賴市民自願及無償捐贈。雖然外科手術用血因科技及醫學發展而減少,特別是微創手術,但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及老化,香港對血液的需求仍然殷切。要確保血液供應充裕,市民熱心定期捐贈十分重要。
撰文:李卓廣(醫院管理局香港紅十字會輸血中心高級醫生)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