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58
2006年3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釋放情緒壓力解除焦慮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令人憂慮的事。 或許擔心健康,擔心經濟,也許會為感情煩惱,或是為工作焦慮。 但是,若這種焦慮的感覺比平日經驗的焦慮嚴重而且持續,明顯影響了生活,則可能是患了廣泛性焦慮症。
撰文:Donna 鳴謝:陳世賢醫生(精神科專科)
認識輕性精神病
甚麼是輕性精神病? 輕性精神病又稱神經官能症,英文是Neurotic Disease, 中文譯法有很多種,而且定義亦有各個不同的演繹。
撰文:Donna 鳴謝:陳世賢醫生(精神科專科)
紓緩焦慮
焦慮是人類一種自然的反應和感受。正常和合理的焦慮更可讓人面對陌生的環境、 難以預料、受威脅的處境,甚至危險時能更警覺。 然而,我們每個人雖然都有焦慮的經歷,但病態的焦慮卻不單會影響人的思維和對環境的反應, 更會出現不良的生理徵狀。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焦慮症用藥一覽表
蛋白質與重組蛋白
所謂生物科技,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生物本體或其產生的物質,運用基因重組、 細胞融合及發酵工程來生產對醫藥、農業、食物等有用的生物或物質。 生物科技的範圍相當廣泛,現時的熱門研究就是希望把生物技術用在藥物方面,以治療人類疾病。 蛋白質是目前最重點的研究方向之一。 「蛋白質」在生物體中究竟肩負了甚麼樣的任務?
撰文:陳少康博士
運動與醫學(下)--每天30分鐘中等運動
每天特別撥出30分鐘做運動?對於城市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 但是每天積聚30分鐘運動量,則大大可能。 專家最新的運動建議是每天累積30分鐘中等運動量,即是將運動建立在日常生活中。 要生活健康,原來並不困難。
撰文:Donna 鳴謝:許世全教授(醫管局健康資訊天地顧問運動科學博士)
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腸胃消化性潰瘍大都不離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長期服食容易引致腸胃潰瘍的藥物,二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而十二指腸潰瘍的成因則有百分之60至70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鳴謝:溫兆康醫生(心臟科專科)

中年發福是男人的命運
進化論的主旨是變異、遺傳和天擇。 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是依賴進化來提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族群的生存機會, 但進化卻在不知不覺間在我們身體留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包袱。
撰文:麥煒和醫生(腦神經科專科)
口臭
透視心臟病與腦中風的關係
腦中風,往往只讓人感到是那麼的突然其來,難於防避。 然而,當仔細察看身體各器官一環扣一環的連繫,便不難發現腦中風與很多疾病存在密不可割的關係, 其中以心臟病最為直接。
撰文:陳志堅醫生(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
酒足飯飽之痛?!
農曆新年期間,急症室不約而同地出現一群突發性關節產生紅、腫、熱、痛症狀的病患求診。 這些患者的共同特徵都在過年那幾天,吃完大魚大肉和飲酒後, 發生單一關節的急性炎症。
撰文:李啟偉醫生(台灣義大醫院急診部急救訓練中心主任)
低鹽低脂輕鬆紓緩高血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約有15至37%人口患有高血壓,近年香港高血壓的發病率已達到20%。 隨著年齡增高,高血壓的現象亦愈普遍。 不良的飲食習慣、缺乏運動及體重超標都是重要誘因。
撰文:胡凱恩(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註冊營養師)
從國際睡眠日說起:有關睡覺的問題
每年的3月21日被定為「國際睡眠日」。這一項全球性的活動是由國際精神衛生組織和神經科學基金會於2001年發起, 理由是當天正是「春分」,是春季的第一天,日照的時間漸長而黑夜漸短。寓意著季節的變化、晝夜交替的規律與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此來提醒世人注意睡眠的重要性和對睡眠質量的關注,亦象徵著睡眠是受到身心、環境及季節性的影響。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暗瘡的處理
有些人天生皮膚好,從沒有遇到甚麼暗瘡煩惱;有些人的皮膚平常很好,但遇上季節交替時就會出現惱人的暗瘡;也有人無論在甚麼季節都受到暗瘡的困擾。 要對付暗瘡,除了要保持個人衛生清潔,嚴重時,可尋求藥物協助。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內容]改善心情建立新角度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在2001年,本港共有90多萬人患有不同類型的長期病症,佔整體人口的13%。 長期病症為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困擾。
撰文:郭燕儀(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註冊社工)
乳齒對恆齒的影響
乳齒是負責維持外觀、發音、咀嚼和為恆齒保留位置的。 以前的父母對孩子的牙齒發展關注不足,但是現在的家長比較留意小朋友的牙齒成長,亦明白乳齒的重要。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鑑別高血壓(下)
一直以來,肥胖、膽固醇、吸煙是高血壓的罪魁禍首,近年醫學界發現, 生活在大都市,精神緊張也是高血壓的禍源。 對付高血壓,必須鑑別原因,九成高血壓病人是原發性,病因不明; 而繼發性高血壓則只是暫時性,多與腎病及藥物有關。
撰文:虞慶芳(註冊中醫師)
奇妙的蜂產品(I)
蜜蜂,是一種很勤勞的昆蟲,而相關牠的產品,更有奇妙的保健治療價值。在中醫學上,蜂蜜、蜂房、蜂毒、蜂花粉皆可作藥用,而蜂乳及蜂膠更是近年保健治病的熱門新星。今期我們先介紹「蜜蜂產品」中最為大家熟悉的一種--蜂蜜,亦即蜜糖。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攜手共繪健康未來的藍圖
2005年衛生福利及食物局草擬「創建健康未來」的文件,並希望透過這份文件,制訂藍圖,全面推行及規劃一個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醫療衛生服務政策。使人感到局長關注基層醫療服務的誠意。
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香港高危人士流感注射率
根據香港大學分析1996-1999 年死亡數據的研究顯示,香港每年平均由於流感而多死1073人,當中大部分是65歲以上人士。為減少這高危群因流感死亡及出現重病,香港政府於1998年首次推出流感防疫注射計劃。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瑪嘉烈醫院傳染病醫療中心
自2003年「沙士」一役,特區政府與醫管局全面檢討疫情,決定興建傳染病專科醫療中心,以應付大型疫症爆發及保障市民健康。
資料提供:醫院管理局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