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抑鬱症傷人於無形
ISSUE 5
2001年10月號

< 上一頁

   [購買電子版-PDF]     


編者的話 [內容]





抑鬱症傷人於無形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一項統計顯示,2020年,世界首10種令人不愉快、生活質素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的病症,其中5項將會是精神病,而重性抑鬱症更會高踞第2位。患了抑鬱症的病人會無心工作,令生產力下降,對社會造成的損害,難以估計。 據統計資料,社會上患有抑鬱症的人大約佔百分之7至10,在老人方面更為嚴重,甚至高達百分之15。
撰文:Donna 鳴謝:余枝勝醫生


創傷後遺症
據葵涌醫院精神科及老齡精神科顧問醫生余枝勝解釋,創傷後遺症是獨立的病症,並不屬於抑鬱症類,但病況卻十分相似。創傷後遺症一樣是情緒改變,患病者會感到恐懼、抑鬱,主要的徵狀是因為遇到了創傷性事件,而這件創傷事件足以威脅生命又或影響身體是否健全,情緒受到這種創傷事件影響,諸如世貿中心事件、九寨溝意外及發生在多年前的八仙嶺火災等。經歷這種意外之後,大部分人都會出現創傷後遺症。
撰文:潘君亮


如何抗抑鬱
近日本港自殺個案飊升,尋死的原因不一,有些因經濟不景以致失業欠債,有些則不堪讀書或工作壓力,也有因病或感情破裂而了斷生命。是現代人性格脆弱,還是傳媒大肆報道,令失意的人選擇尋死作為唯一出路呢? 若他們當中有抑鬱病患者並能及早求醫,結果是否會改寫?
撰文:崔俊明、陳碧琪、張崇德(藥劑師)


抗抑鬱藥物總覽


阿士匹靈是長生藥


醫藥經濟學 ( 第二篇 )
香港的醫藥界,近年才開始留意到醫藥經濟這課題,但論到認知或接受程度,與外國先進國家比較,似乎又距離很遠。 目前,澳洲政府每當一隻新藥加入醫療市場,必須要提供醫藥經濟數據資料去支持該新藥的成本效益,澳洲政府才會評價是否批准在醫院或診所或藥房出售,英國政府亦如此,至於香港政府方面,仍持被動及旁觀態度。 話說回頭,究竟香港政府怎樣看待一隻新藥進軍市場呢?
撰文:Isabel 資料提供:中文大學藥劑學副教授李烱前


腎衰竭
腎臟的形狀有如蠶豆,約有成人一個拳頭大,位於腰部兩側,即橫隔膜下部,脊椎骨旁,左右各有一個。 腎臟是一個掌管排泄和內分泌機能的重要器官,它的最重要功能是過濾身體不必要的物質,然後排出體外。由於我們的身體不斷進行新陳代謝,會產生尿素等有毒或多餘物質,如果腎臟功能失調,代謝後產物會在血液內積聚,形成尿毒症。
資料提供:溫兆康醫生


骨骼延長術的應用 ( 第二部分 )
張先生是一位巴士司機,一天他剛上班,竟然把他的雙層巴士撞上鐵欄……,王先生17歲,在一間即食麵廠工作,一天在他傾倒湯包材料進入一個巨型的攪拌器的時候……。
撰文:龍廷鈞醫生(骨科醫生)


曾振錨尋找「需要」的故事
MSI這個組織在香港沒太多人認識,但在國際醫療界中地位崇高,它動員世界各地醫療人才及專業人士到偏遠的中國農村,去培訓醫生,去教學,去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統籌者--是出身自香港大學醫學院的曾振錨教授,曾教授另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專長研究鈣的醫學成就。今日,他醫的不是一個一個病人,而是一群一群需要他的人。他謙虛的說:「每人都有一杯水,我只是把有限的水給口乾及有需要的人喝而已。」若人人如此,那就太好了。你會響應曾教授的號召,把你那杯水也奉獻出來嗎?
撰文:阿虫
[內容]

阿虫寫畫





不要亂減壓
盲目的減壓,甚至是可以致命的。這並非駭人聽聞。 隨著近年香港、日本等現代都市的自殺數字不斷上升,甚麼減壓坊、減壓講座、減壓療法,形形色色,弄得滿城的人都以為不減壓不成。其實,太多人對「人」一知半解,對「壓力與人」的關係更誤解重重。每天每天的減壓,換來的卻是更多更大的,減之不盡的壓力,而原來都不是更輕鬆更自由寫意的生活。 壓力為甚麼愈減反而會愈大?那麼又是否不能減,又是否所有人都會出現同樣的現象?
撰文:李寶能(臨床身心行為學家)





不要迷信藥物
花了數百元去見醫生,拿著大包小包的藥離開診所,你是否覺得很值得,很滿足。同樣是花了數百元去見醫生,但醫生只給你一至兩種藥,你會否埋怨「怎麼只有這麼少的藥?」然後覺得「不值」?甚至質疑醫生醫術水平!又或者,當醫生給你服一些傳統藥時,你會覺得醫生用藥太古老?如果醫生給你一些新藥、特效藥……你立即刮目相看,認為他追得上時代……。上述情況,你屬於哪一類?
訪問:楊執庸教授 整理:李孟進


教你為孩子揀個好書包
「書包」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題目,我們每個人在「學生哥時代」都用過,還記得陪著你成長、你心愛的書包嗎?是不是「瑞士航空」藍色帆布包?或者是「占士邦」黑口急?或是日本式背囊、書帶,甚至乎現代五光十色,不同卡通,不同款式的「護脊書包」呢?書包在不同的年代都是在轉變中,可惜它的重量則愈來愈重。
撰文:黃施博脊醫


腦血管的意外--中風
中風在香港這個大都市已飆升為第三號殺手,預防中風重要,治療中風更重要。 要是不幸中風的話,發病後的三小時原來是治療的成敗關鍵。
撰文:Donna/Isabel


鱘龍魚全身是寶
有人說鱘龍魚全身是寶,又說肉滑味鮮。我對食鱘龍魚都有同感,在俄羅斯的野生鱘龍魚曾經發現最大的有超過200公斤一條。鱘龍魚是在公元五世紀的歐洲,任何貴族宴會中不可缺少的大菜,舉世知名的黑色魚子醬,就是取其魚子所製,魚子醬配香檳當然是人生最佳享受。
撰文:關志泉師傳





注意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
腫瘤是機體某部分細胞病理性增生所形的新生物。腫瘤細胞的增長是盲目的,不為身體所需要的,會使機體正常組織結構受到擠壓或破壞,並使機體器官失去正常功能。
撰文:虞培楠醫師


吃蟹四不吃
大閘蟹年復一年,千里迢迢從洋澄湖坐飛機來香港,如今在香港要吃大閘蟹已不是奢侈品了。
撰文:虞培楠醫師





鍾無艷上的是甚麼痣?
這是2001年版鍾無艷。電影故事大綱講述:昏庸好色的齊宣王誤闖夜叉山,撞上豐姿綽約的寨主鍾無艷,二人一見鍾情,海誓山盟,本以為天作之合,豈料無艷臉上忽然多了塊太田痣,嚇得齊宣王魂不附體,原來一切都是狐狸精所下的「愛情咒」所致……
撰文:陳祖鈞醫生


中醫藥與主流醫學
中藥是合劑或複方,不同原材料的配搭,配以不同的份量,及製煉,有不同療效。基於這種特性,以科學實證為基礎發展中藥研究,仿如大海撈針,難有成果。那麼中醫藥如何定位呢?
撰文︰勞永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

處理精神病人暴力行為
9月初,一名精神病漢斬斷警員手指,在送院途中死亡。傳媒的報道進一步令市民關注精神病人傷人問題,卻沒有增加大眾對如何處理精神病人暴力的認識。這些認識,對需要接觸精神病人的有關人士,包括警員、醫護人員、社工及精神病人家屬,都非常重要。
撰文︰麥國風(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

提高效益服務巿民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勞永樂上月在本刊撰文「被迫瘦身乃暴食之惡果」,批評政府經過過去十年多年「暴食」,壟斷市場,導致「政府開支大,市民無選擇,醫生無出路……」醫管局總監高永文不同意勞議員的見解,特來稿申述政府立場。
撰文︰高永文(醫院管理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
[內容]

»《醫案·錄》試閱版
» 藥物百科
» 投票結果一覽
» 佰期封面電子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