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31
2003年12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腎防意外生
腎病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部分腎病患者可以完全康復,但是,也有部分腎病會發展成嚴重的腎衰竭,需要做透析治療來維持腎功能正常。 腎臟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器官,腎衰竭之後要完全康復是沒可能的, 唯有腎臟移植是終極的治療方法。 愛護自己的腎臟,預防腎病是現代人的健康態度。
撰文:Donna 鳴謝:唐國隆醫生
腎醫腎藥
腎臟是一個具有多功能的重要器官,若出現毛病,不但影響眾多身體運作,還須服用多種藥物治療,更因大部分藥物及其代謝物需由腎臟排泄,所以腎病患者使用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都很複雜。
撰文:陳碧琪(藥劑師)
腎病藥物一覽表
腎病患者五大戒
幾乎每個腎病病人都知道,患了腎病必須戒口,但是,為甚麼要戒?要戒些甚麼?甚麼時候開始戒?不免概念模糊。而且要戒的食物,可謂五花八門,難以記得清楚。腎病患者的確要戒口,在「戒」之前,我們先要了解戒的原因。
撰文:Donna 鳴謝:霍蔡秋慈(伊利沙伯醫院高級營養師)
格巴二氏症候群
格巴二氏症候群是一個周邊神經的疾病,主要病徵是四肢肌肉麻痺無力,無法如常人般活動,嚴重時,呼吸與吞嚥的神經也會受影響。這種症候群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受到不正常刺激時,自行攻擊自己的神經組織所致,一般需要留院治療。
資料提供:溫兆康醫生(心臟科專科)
王永漢談自然療法
在西醫為主流醫學的制度下,除西醫之外,其他醫學都會被歸納為「另類治療」,甚麼是另類治療?簡單說,就是不是以西醫西藥為治療手段。其中包括我們中國人甚為熟悉的中醫,和我們不太熟悉的--自然療法。
撰文:Donna
[內容]
親親父母篇之顧兒及己
照顧孩子是父母的天職,但照顧一些有特別需要的兒童為家庭帶來一定的壓力。尤其是要照顧患有精神及心理障礙兒童的家長們,他們一方面要面對一些社會人士的歧視目光,另一方面又要尋求各方面的協助。
撰文:鄒翠娟專科護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
糖尿病患長者護理要訣
統計處在2001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有13.9%的香港人需要長期覆診,當中近40%(368,100人)年齡在65歲以上,而首三位較多長者患有的長期病全都屬於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
撰文:蘇德瑩(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註冊社工)

化粧用品化學成分檢閱(II)
食品的成分愈來愈受重視,除了食品之外,不少用品都會標明產品的成分,部分有信譽的化粧品公司會把產品的成分列明在包裝盒或說明書上。今期,我們繼續把化粧用品的常見成分列出,以供讀者參考。
鳴謝:周永就醫生
疤痕的形成及處理方法(下)
疤痕的預防及減少疤痕形成的刺激在上期已經解說過,但事實上,就算以最好的辦法來預防疤痕的發生,我們都會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受傷而導致疤痕的出現。
撰文:陳祖鈞醫生(整形外科專科)
父母應注意兒童的腳患(II)
剛剛晉升成為姑父的行列,看著新生嬰兒的誕生,覺得不可思議!所以今次筆者更出多「二錢緊張」,繼續叮囑父母留意子女的成長,特別注意兒童的腳患。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
銀汞合金安全嗎?
報章經常有報道關於水銀超標引致水銀中毒事件,市民普遍已經知道水銀含量過高會引致中毒。11月14日香港不少報紙報道「香港有毒金屬醫學會」發表水銀含量超標對身體的影響。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癌症免疫治療
癌症是現今社會最常見的致命性疾病,主要由於腫瘤細胞(Cancer Cells)在體內不斷增生或轉移,嚴重影響身體功能而形成的。
撰文:彭樹勳教授(長江生命科技副總裁及科技總監)
頭部創傷
正確使用避孕藥(II)
上一期提及到如正確使用避孕藥,可靠性十分高,漏服或錯服是其中主要的失敗原因。但是,因服食其他藥物而引致避孕藥失效亦十分常見,且經常被忽視。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內容]
四季養生順乎自然
養生,即保健延年,它是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出現,並隨著人類進步而發展起來的。 中國人尤重養生之道,而養生之要,更在順乎自然。
撰文:虞培楠(中醫師)
頭髮的故事
每一天在世界各處都有不同的中年人為自己的頭髮大傷腦筋。 髮線後退、頭髮稀薄、髮質脆弱、頭髮脫落、禿頭或年少長白髮等等,都是城中許多人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些毛病除了影響個人的儀表外,還會令人精神緊張,失去自信,引起焦慮及感覺苦惱。事實上這些毛病亦正顯示身體內臟衰弱的危險訊號。
撰文:黃施博(註冊中醫師)

探討「自購藥物」計劃的可能性
在醫療資源緊絀的環境中,要平衡藥物的成本與療效,是一件艱難的事情。較早前醫管局轄下一些醫院推行病人「自購藥物」計劃,建基於「能者自付」的原則,這計劃可以讓接受公營醫療服務的病人更靈活、更積極參與藥物治療。病人根據醫生的建議,自行選擇及自資購買較昂貴、療效較合適的藥物。
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水銀中毒
本月14日因為有報道指魚類海產含有水銀,多吃魚類海產會使人體內水銀超標,報道刊出後,引起市民食魚恐慌。香港醫學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和醫院管理局後來舉行記者會,指出香港海產可安全進食,市民不必擔心。
撰文︰勞永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謹守學校防疫關口
繼SARS之後,諾沃克病毒又肆虐香港。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截至11月24日,共有11間院舍懷疑集體爆發腸胃炎,當中又以感染諾沃克病毒為主,受影響的人數多達426人,而大多數個案則是在學校爆發。
撰文︰麥國風(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防範 SARS 可能重臨
本港的SARS疫潮雖然自今年6月開始退減,但醫院管理局一直都保持高度警覺,防範SARS隨時可能再臨。在這段期間,醫管局及各公立醫院聯同各有關政府部門及機構,不斷檢討和總結經驗,加強改進各方面的措施,為應付疫症可能再次出現作好充分準備。
資料提供:醫院管理局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