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惱人風濕病
ISSUE 29
2003年10月號

< 上一頁

   [購買電子版-PDF]     


編者的話 [內容]





惱人風濕病
說起風濕,我們不期然想起颳風下雨時,老人家常說:「腰痠骨痛,大底又犯風濕。」 風濕這個名稱很早已經根深蒂固地植入我們的意念--就是老年人的病症。究其實,風濕是一個甚麼樣的科目?是不是只會在老年人身上出現?
撰文:Donna 鳴謝:劉澤星教授


痛如一陣風
在風濕痛症中,最常見的應是腰骨痛,而以疼痛程度的嚴重性,則以痛風為最。痛風是一種因代謝不良,使血中尿酸太高,進而令尿酸結晶沉積演變而成的疾病,在富裕社會尤為多見。
撰文:Donna 鳴謝:劉澤星教授


管理疼痛
痛,幾乎是大部分疾病的症狀。最常見是頭痛、頸痛、腰背痛、生理痛…… 怎樣才是「最痛」?得要看每個人對痛的不同承受程度,但痛症困擾著社會上不少人卻是不爭的事實。 一項統計資料顯示:世界上超過3分1人口忍受急性或慢性疼痛。 忍痛其實是沒必要的,如何管理疼痛,才是我們必須認識的學問。
撰文:Donna 鳴謝:梁頌璋醫生


痛風的食療與藥療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發炎病,多發生在男性及更年期後的女性。 某些高危人士,如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或腎病患者都較易有痛風。 此病更與飲食息息相關,所以飲食調節與藥物要雙管齊下,才能有效預防再度病發。
撰文:陳碧琪(藥劑師)


痛風藥物一覽表


何謂氣胸?
胸膜腔由胸膜壁層和臟層構成,是不含空氣的密閉膜腔。隨著橫膈膜和胸壁的運動,產生負壓,牽引肺臟擴大縮小,空氣得以進入肺部,就是呼吸作用。 倘若肺臟破裂、穿洞,空氣就會進入胸膜腔,肺臟會因而塌陷,使呼吸運動受干擾,這種病就叫做氣胸。
資料提供:溫兆康醫生(心臟科專科)


郭碧珊把困難當作挑戰
說起心理學,不難令人想起精神分析論的開山始祖佛洛伊德(Freud Sigmund), 要理解他深奧難懂的「夢之解析」並不容易,不過,要簡單地了解心理學家所做的事,似乎也不太難。郭碧珊--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每天利用很難理解的心理學來治療情緒失調的病人。
撰文:Donna
[內容]




擔子這麼重!怎辦?
誰都希望有個開心和睦的家,遇到家人身體不適或受傷都會關心支持。直到患病的家人康復之後,很多時這個家會比以前更相親相愛,家庭成員間關係更緊密。但是,若有家中成員患了精神病,這個家庭所受的衝擊卻是不容易承受的。
撰文:陳慧慈(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教授)/鄭炳樞(澳門理工學院護理學副教授)


迷信的探討
迷信是一種頗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和心態。 別以為只有蠻荒落後的非洲和東南亞才存在這種現象,就算進步如美國, 可還不是至少有數百種和充滿迷信成分的教派嗎?
撰文:吳宗文牧師


兒童及青少年癲癇症患者及家長須知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及香港協癇會於2003年7月進行一項「香港市民對癲癇症的認識和態度問卷調查」。在656名受訪者中,多於8成(81.95%)表示聽過或認識癲癇症。當中有11.5%認為患有癲癇症孩子的智力較一般孩子低,11.7%被訪者反對其孩子與患癲癇症的孩子玩耍,更有31.9%會反對他們的孩子與癲癇症患者結婚。 事實上,患有癲癇症的孩子與正常人無異,歷史上有很多偉人如凱撒大帝、拿破崙也傳曾患有此症,然而,他們卻有非常卓越的成就。本文會分享一些與癲癇孩子及其家長相關的生活事宜。
撰文:熊德鳳(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註冊社工)





肉毒桿菌蛋白改善皺紋
肉毒桿菌蛋白這個名詞近期經常被傳媒廣泛報道,尤其是以美容為主的功能,更加被推崇備至。 追溯從前,這種對神經傳播有阻止功能的蛋白,其實早在醫學上運用。
撰文:陳祖鈞醫生(整形外科專科)


生蛇與甲癬
帶狀疹就是「生蛇」,前身是水痘。當小兒受到水痘的過濾性病毒感染後,全身會發出水泡性的紅疹,之後雖然痊愈,但這病毒卻仍然潛伏在身體的神經組織內,伺機復發。
撰文:周永就醫生


人體的輪呔
從上一期的足部結構篇,我們已經研究過腳部的結構、簡單的解剖和腳部的活動面。 明瞭足部的運作之後,現在讓我們更深入去探索足部的功能、結構的異常, 繼而了解如何「自療」這些異常結構的毛病。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


談「根管治療」
「你這顆牙齒已經蛀到神經,需要做根管治療了。」 「醫生,甚麼是根管治療?痛不痛?」 類似的對話在牙科診所極為常見,究竟甚麼是「根管治療」?
撰文:陳維國(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助理教授)


兒童因「肥」得「害」
說起減肥,相信大家腦內都不期然想起纖體廣告,其實,肥胖並不是只在成年女性身上發生,更多是發生在兒童身上,而且影響深遠。兒童癡肥的現象在今日社會日趨普遍,原因除了是兒童愛吃高脂肪食物和缺乏運動之外,父母亦低估了子女肥胖的嚴重性。 發生在兒童身上的肥胖,是21世紀的健康及社會問題。
資料提供:協康會青蔥計劃


認識抗生素
相信沒有哪個讀者從沒有使用過抗生素。每次看醫生,醫生都會按我們的病情處方藥物,如果是因為病菌所引起的疾病,我們多數要使用抗生素來對付病菌,但我們對抗生素又有多少認識呢?如果使用不當又可能引起甚麼後果呢?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內容]




陰陽學貫串中醫學
中醫中藥總離不開陰陽五行,與中國古代名著《周易》扯上了不可分割的關係,大抵因為如此,要明白中醫中藥,先要明白甚麼是陰陽五行。
撰文:虞培楠(中醫師)


苦藥黃連
中國民間歇後語有「啞子吃黃連,有苦自己知」。 隱約說明黃連之苦,但是,黃連多苦? 據說,以一份黃連素,混25萬份水,猶有苦澀味,其味之苦,可想而知。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政府應立例規管藥物標籤
最近在新聞報道中,有女童服用私家醫生處方藥物後昏迷,被急送入院。但院方無法透過藥物標籤的名稱或辨認藥物了解女童曾服用過甚麼藥物,這次事件揭示了本港藥物標籤不統一引致的危機,值得我們關注。
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

煙草業反吸煙的偽善
俗語說:「賊喊捉賊」,意思是企圖以偽善手段掩飾自己罪行。筆者認為最佳例子莫過於煙草業贊助反吸煙活動。
撰文︰勞永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

應否注射流感疫苗
秋冬臨近,此季節既是流行性感冒(流感)高峰期,亦是SARS有機會捲土重來的高危期,由於SARS與流感病徵相似,為避免誤把流感當作SARS診治,其中一個方法是注射流感疫苗,以減低患上流感的機會。
撰文︰麥國風(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

醫管局建立e-SARS系統助抗疫
隨著電子科技日益發達,醫療服務發展亦要與時並進,引入電子科技實有助更有效和更有系統管理整體的醫療服務。醫管局原有的臨床管理系統在非典型肺炎之後,更建立了e-SARS系統。
資料提供:醫院管理局
[內容]

»《醫案·錄》試閱版
» 藥物百科
» 投票結果一覽
» 佰期封面電子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