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90
2017年3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常見的兒童癌症
癌症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卻經常被誤認只會在中老年人身上發生。然而,癌症在兒童身上並不罕見,香港每年都有接近200個小朋友罹患癌症。究竟兒童最常出現哪些惡性腫瘤?有沒有預防方法?
撰文:Donna 鳴謝:陳志峰教授(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生)
6個家長最關心的問題
對於家中有患癌病的兒童,父母都感到憂心,甚至自怨自艾,或是互相埋怨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從而導致子女患癌。以下是一些父母經常面對的疑惑,這裡幫助大家解開誤會。
撰文:Donna 鳴謝:陳志峰教授(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生)
兒童癌症的藥物治療
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包括血癌、腦瘤、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骨腫瘤及軟組織肉瘤。治療可能採用化學治療、外科手術及/和放射治療,也可能需要按病情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本文只介紹化學治療。
撰文:賴愛倫(藥劑師/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兒童常用抗癌藥物表
抗生素及止吐藥表

青年人及中年女性
性病感染率高
香港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於2014-2016年期間進行了全港首個性病和性健康普查研究,發現在過去12個月有性生活的18-26歲女性中,沙眼衣原體(以下簡稱「衣原體」)感染率高達6%;18-26歲的男性和40-49歲女性的感染率亦分別為5%及4%。
整理:Kit
熱咖啡
或可引起食道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飲用過熱的飲料都有可能引起癌症,特別提到的是熱咖啡和熱茶,研究已發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雜誌。
撰文:林佑(研究員/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內容]香港藥劑業 ── 點滴說當年Part VI
香港的藥劑教育發展(I)
最早的本地藥劑課程,要追溯至1940年。當時正值抗日戰爭,在戰火籠罩之下,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政府認為有必要增加醫護人員數目,藥劑師自然也是增加的項目之一。
策劃: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撰文:林麗金(藥劑師)、羅雅姿(藥劑師)、呂燕明(藥劑師)、朱敏華(藥劑師)、何嘉誠醫生

進食時間影響心臟健康 定時三餐?放牧式飲食?
每日三餐,行之已久,但有研究認為,每日三餐定時定候進食未必最理想,原始人類的不定時進食方式對身體更健康。
撰文:Kit
淺談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
中藥本身所含成分的複雜性及其使用上的特色,是雙向調節作用的物質基礎。因此中藥方劑所表現出的靈活性及多樣性是難以取代,中藥對全人類保健的開發研究仍然是一個大寶藏。
撰文:魏栢儒(中藥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內容]壞朋友 ── 反式脂肪
不能否定,以氫化植物油烘焙的麵包、餅乾、蛋撻等等除了成本更相宜外,亦更香脆,但是氫化植物油卻是反式脂肪的來源,這個人工生成的脂肪,比牛油、豬油更可怕。
撰文:Kit

口腔腫塊 ── 牙齦瘤
很多人不大理會口腔內的小腫塊,近牙肉位置腫塊更常常被認為是「熱氣」所引致。本篇主要討論牙齦瘤,其他口腔內的腫塊下期繼續。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李奕庭(牙齒衛生員)
[內容]家居常備10種非處方藥
每個家庭總會備些常用藥,例如簡單的止痛藥或是感冒藥,這裡我們提供十種家居常備的非處方藥,你大可「照單執藥」。但家居藥只能解小病,若是大病,就必須看醫生!
撰文:Kit

柏子仁潤腸治失眠
說養心安神,多會想起酸棗仁,其實另一種常用中藥柏子仁也具有相同效果,柏子仁丸更是治療失眠的常用藥,除此之外,柏子仁還可潤腸,對紓緩便秘亦有助益。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從中醫學角度看今天普遍的運動方式
隨著健康生活模式的流行,不少人也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中醫認同運動的必要性,神醫華佗曾說:「流水不腐」,透過運動,我們的身體才能生生不息,保持健康。
撰文:葉逸廉(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中醫美顏
愛美是女士們的天性,很多女士都願意於面上花上千千萬萬,希望能保持年輕,讓皮膚停留在保鮮期的最佳狀態。可是,化粧品或護膚品往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且使用了不適合的化粧品或護膚品更可能會損害皮膚,適得其反!
撰文:唐紫敏(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註冊中醫師)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