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84
2016年9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控制過敏感染 減低鼻竇炎
鼻竇炎是個相當常見的疾病,香港的慢性鼻竇炎患者不少,由於不是致命的疾病,很多患者都不會積極處理,經常由它反反覆覆的發作,直至炎症影響了生活或是出現併發症才會心急求醫。
撰文:Donna 鳴謝:陳鍵明醫生(耳鼻喉專科)
治療慢性鼻竇炎的選擇
不少人患上傷風感冒,鼻塞流鼻水等令人相當困擾,鼻涕變得濃稠,若出現頭痛及面部腫痛等症狀可能患上急性鼻竇炎。若得不到適當治療,病情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並會出現其他併發症……
撰文:馮漢英(藥劑師)
慢性鼻竇炎治療藥物

控制兒童每天吃糖不超5%
控制糖攝取不但可減少蛀牙和肥胖,更可減低罹患都市文明病,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糖攝取量降至全日卡路里的5%。
整理:Kit
肺癌第二代標靶藥 改善整體存活期
肺癌號稱頭號殺手,一直高踞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根據2013年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統計,每年約有逾 4600人患上肺癌,2013年的死亡人數接近4000人。
撰文:Donna
癌症治療易致口腔黏膜炎 注意營養攝取提升免疫力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癌症的發病率在香港有持續上升的趨勢,2013年度錄得28936宗新症,比2012年高出近4%。就過去10年(2003-2013)平均每年上升3.1%,而人口增長卻只有0.7%。
整理:Kit
外用藥物的潛在危機
四年一度的奧運掀起大家對運動員使用的禁藥的關注,事實上藥物使用是專業的知識,有時使用了一些以為不重要的藥物,卻原來對身體亦有影響,其中最易令人疏忽的就是外用藥。
撰文:楊一君(藥劑師)
[內容]堅果類食品或可降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
堅果有益健康一早已被證實,甚至可預防部分疾病,例如心臟病及腫瘤等,醫學界對堅果的研究持續不斷,最近一個大型研究更指堅果類可減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風險。
撰文:林佑(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員)
香港藥劑業 ── 點滴說當年Part V
藥劑專業組織之三: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創會理念:團結才有力量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的第一任會長是何啟偉。當年他與吳劍華一手推動私家醫院藥房電腦化初有成績後,與其他同行見面時常常交換工作上的意見,久而久之,忽然有感.香港的醫院藥劑師也需要成立一個專業組織。
撰文:Donna 策劃: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會走路的藥典」說當年
藥劑界有部「天書」,叫做國際藥典,就是記錄藥品的標準、規格的法典,通常由世界衛生組織編訂,具有絕對公信力,有點像學生用的字典。在藥劑界有個人,外號為「會走路的藥典」,藥物知識有幾深厚可想而知,這人就是劉國勳。
撰文:劉國勳(藥劑師)

蕃茄的營養,生吃還是熟吃好?
蕃茄是一種無論於中西料理中,都被廣泛運用的食材,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不僅可以生吃,還可以入饌。到底蕃茄有甚麼營養成分?生吃還是熟食好?
撰文:鍾靜兒(高級營養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內容]分辨是肥了還是腫了!
水腫,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很多人只在乎消除症狀卻不理會引起水腫的原因,更有些年輕女性以為是胖了,積極節食減肥,結果是減了肥卻減不了腫!
撰文:Kit

牙線功能成疑?
牙線一直被各地政府、牙醫組織推薦使用,美聯社最近刊登回顧調查,說使用牙線欠缺有效的醫學證據支持,最新版《美國民眾膳食指南》亦刪除建議民眾使用牙線指引。而美國牙醫協會與美國牙周病學會引用其他研究作為佐證,力證使用牙線確可預防相關疾病。我們以美聯社報道內容所提及的5份研究,評論牙線的功能。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李奕庭(牙齒衛生員)
正向思想緩解抑鬱
「健康」的定義不僅是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精神的健康。香港是個高度競爭的城市,從出生便被迫爬上起跑線與人競爭,由小爭到老死,若長期留在競爭的中後排位置,幾難不被迫出抑鬱。
撰文:Kit

癌可從口入,亦可從口防!
癌症是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它並非發生於一朝一夕之間,而是潛藏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殺手。「癌」字中有三個「口」,可見在中國觀念上,飲食和癌症有密切關係。
撰文:翁霆耀(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內容]失眠的中醫調治
夜不能眠是大都會的常見病,病因可能是壓力大,心神不寧,亦有可能是因為吃了些刺激性食物導致,但若是長期失眠,對生活影響尤深。
撰文:吳海寧(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註冊中醫師)

寫給新一代的藥劑師:藥劑學院不能關!
由於近月不少藥房結業,藥劑師就業不及幾年前搶手,近日有建議說要關掉兩家藥劑學院,我想講些掌故供年青後進參考。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