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65
2015年2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常見遺傳病G6PD缺乏症
中國人有一種很常見的遺傳病,學名為葡萄糖6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患者若接觸到某些特定物質,例如蠶豆,便有機會出現溶血反應,但是學名實在太過難記,很多時會被醫生或病人簡單稱為蠶豆症。
撰文:Donna 鳴謝:梁憲孫醫生(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G6PD缺乏症用藥禁忌
「蠶豆症」是中國人較多見的遺傳病,據說以客家人最多,「蠶豆症」患者除了不可吃蠶豆外,對藥物及食物還有一些禁忌必須注意。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G6PD缺乏症患者有溶血風險藥物

研究發現
普通藥物亦有增加癡呆症風險
近日有研究發現,一般常用如抗組織胺等治療過敏的藥物,使用三年以上,有增加患癡呆症的機會。
整理:Kit
第二款B型腦膜炎疫苗快速被批
美國FDA批准疫苗Bexsero使用於10-25歲的群組以預防由腦膜炎球菌B型(Neisseria Meningitidis Serogroup B)引起的侵襲性腦膜炎(Meningococcal Disease )。
整理:Kit
[內容]FDA首批胃酸倒流仿製藥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出治療胃酸倒流Esomeprazole緩釋膠囊的仿製藥,意味著病人可以更低價錢購得這種藥物,相信可令全球胃酸倒流患者受益。
整理:Kit
香港藥劑業點滴說當年Part III
公立醫院引進藥房電腦操作系統歷程之那些年那些事(中)
蔣秀珠返港後在醫務衛生署做藥劑師,輾轉由替假至入職瑪嘉烈醫院,著手改善藥房供藥系統,統一了醫院的製藥方案,但是,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
撰文:蔣秀珠(總藥劑師辦事處高級藥劑師/藥劑資訊科技管理)

從不喜歡孤單一個?
今年二月是中國農曆新年,又適逢西方情人節,已婚或是未婚的男男女女都為準備迎接節日而忙過不了。只是,總有些人在這種普世歡慶的日子裡斯人獨憔悴,覺得又狐獨又空虛!
撰文:Kit
咬傷,可大可小!
現下年輕或不年輕的伴侶,不少都喜歡養寵物多過養人,走在街上不難看見BB車載的是狗BB而非人BB。全美一年有幾百萬人被動物咬傷,而「行兇者」常是家中的寵物。
撰文:Kit
[內容]
淺析咬合垂直距離
有人以為,牙齒有32隻,少幾顆沒甚麼關係,甚至在脫牙之後也不會重鑲假牙,結果除了會令牙齒移位外,更有可能會使口腔咬合的垂直距離改變,影響面部外觀。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塑膠盒上標籤的意義
《醫‧藥‧人》上期介紹了環境荷爾蒙雙酚A可能引起的危害,雙酚A的源頭卻是部分塑膠製品,對於日常無處不在的塑膠我們了解又有幾深?
撰文:Donna 攝影:Kit Tang

天生鼻敏感,斷尾無可能?
鼻敏感在中醫病名上叫作鼻鼽(音球),是指以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鼻病。
撰文:連珮琳(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中醫看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下)
與年齡相關的黃斑病變常稱為老年性黃斑病變,是一種隨年齡增長視物逐漸歪斜,並最終可能導致失明的危險的眼部疾病。
撰文:關斯桐、黃施博(註冊中醫師)、關斯煒(中國註冊醫師)、徐仕偉(藥學專家)、周光煜(註冊中醫師)
一株桃樹全身寶
桃仁活血行血 去瘀生新(上)
紅灧灧的桃花,寓意吉祥,是中國人過新年最常見的擺設。不要以為中國人因愛桃花運而愛桃花,原來桃仁和桃葉,都有藥用價值,甚至連桃木都有避邪作用,所以事事講意頭的中國人才對桃樹特別鍾愛。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中國的「法家」治國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說:「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理官」是掌管刑法的官吏,相當於香港的律政司或刑事檢控專員。史學大師余英時於40年前(1975年)寫下經典名篇《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當中亦提到法家思想確立了「尊君卑臣」的中國政治傳統。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