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60
2014年9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胸膜炎 → 胸腔積水 → 膿胸
胸痛,最令人聯想起心臟病,但是胸痛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病徵,除了心臟病外,一些胸肺科的疾病也經常出現胸痛,例如氣胸、胸膜炎、肺炎、慢阻肺病等等。胸膜炎更可使呼吸極度疼痛。
撰文:Donna 鳴謝:盧浩然醫生(香港胸肺學會副主席)
胸膜炎病徵與治療
胸膜炎又稱為肋膜炎,是指胸膜發炎。胸膜分為胸膜壁層及胸膜臟層,分別連向肋骨及肺部外層,兩層之間存有胸膜液,使兩層胸膜能輕輕地滑動。
撰文:張嘉敏(藥劑師)

治心臟衰竭藥物可望2015年推出
隱性房顫患者中風風險高
過去十年,心臟衰竭的治療藥物發展一直落後,至近日終有突破。一項大型國際研究顯示代號LCZ696的新藥可減低心臟衰竭患者的住院、症狀及死亡率。
撰文:Kit
FDA批一型糖尿試劑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首批一種以鋅轉運體8(Zinc Transporter 8)的自身抗體(ZnT8Ab)試劑上市,這種檢測試劑可用於幫助確診是否一型糖尿病患者。
撰文:Kit
腦血管動脈瘤之微創治療
腦血管動脈瘤是隱閉而危險的殺手,在未破裂之前,患者難以察覺;但在破裂之時卻又可引起對生命的威脅及預後殘障的可能。就算明知有腦血管瘤,患者都不敢干冒開腦之險先作處理,須等待它破裂後才作治療,常有不能早作預防治療的無奈。
撰文:Donna
香港藥劑業點滴說當年Part III
醫院藥劑的發展:公院篇(上)
現時全港共有36間公營醫院及12間私營醫院,醫療設施的完善堪稱世界前列。歷史退回170年前,香港第一家西醫院在灣仔摩里臣山出現,那時的醫院既非政府營運,亦非為「市民」而設。
策劃: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撰文:林麗金(藥劑師)、羅雅姿(藥劑師)、呂燕明(藥劑師)、朱敏華(藥劑師)、何嘉誠醫生

海鹽 岩鹽 低鈉鹽
究竟應吃哪種鹽?
中國諺語 ── 「開門七件事」,講述了關於七件每個家庭無論貧富的必需品,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撰文:鍾靜兒(營養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內容]自家製作 健康豆芽菜
城市種植流行,不少OL認為自己種自己吃最為健康,可減蔬菜農藥殘留的疑慮。但是城市種植起碼要有個小露台或陽光充沛的地方,於香港居住環境來說真是談何容易,不過,若只是發發綠豆芽或大豆芽,卻又實在很容易。
撰文:Kit

誰是癌症的目標?
最近有個廣告非常的怵目驚心,主角「癌症」粉墨登場,更把目標直指人群。大家當然不想成為「他」下一個目標!究竟甚麼樣的人最有可能成為獵物?
撰文:Kit
對牙菌膜的監測
牙菌膜是細菌在牙齒上形成的一層薄膜,據現有資料已知,在人類口腔中的細菌約有700種,隨著更新的分析方法出現,將會發現更多不同的菌種。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中醫眼科
青光眼認識與治療
青光眼是指眼內壓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持續的高眼壓可以給眼球各部分組織和視功能帶來損害,如不及時治療,視野可以全部喪失而導致失明。
撰文:關斯桐、黃施博(註冊中醫師)、關斯煒(中國註冊醫師)、徐仕偉(藥學專家)、周光煜(註冊中醫師)
[內容]沐足湯水常護理
中醫教你改善腳跟痛
香港人很多都有腳跟痛的毛病,早上起床時特別明顯,行路多了又會發作,
西醫稱為「筋膜炎」,中醫則稱為「跟痛症」。
撰文:吳盈盈(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牡丹皮涼血散瘀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周敦頤說得一點都沒錯,直至現代牡丹仍為世人鍾愛,尤其喜慶日子,紅紅的牡丹花總能增添喜氣氛圍。除了觀賞,牡丹皮更是重要的中藥來源。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要立法規管的,算甚麼良心!
一哥問:「良心究竟係乜?」又說良心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你嘅良心同我嘅良心都唔一樣」。一哥也許說得對,良心是可以被砍伐殆盡的!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社區到訪藥劑服務有感
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除了吃醫生給予的藥物外,也會吃些中成藥,如果年老又或是獨居,很容易因為誤服藥物或是錯誤用藥造成藥物相沖,潛藏藥物風險。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