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49
2013年10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血管年齡的迷思
近年「血管年齡」這個課題備受關注,報章大幅廣告宣傳血管年齡的重要,體檢中心提供相關檢查,坊間亦有些很簡便的檢測「血管年齡」儀器在大小商場中幫助市民檢測血管。血管問題與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等關係千絲萬縷,究竟醫學上有沒有「血管年齡」?
撰文:Donna 鳴謝:陳藝賢醫生(心臟科專科)
古老傳染病 ── 麻風
麻風亦稱痲瘋或麻瘋之類,近年較統一地使用麻風,是一種很古老的傳染病,在中國流行了接近2千年,印度、埃及等古代文明對麻風亦早有認識,多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因此病會令患者外觀變形扭曲,且具傳染性,患者常被社會甚至家庭排斥。
撰文:張嘉敏(藥劑師)
治療麻風藥物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及早用藥控制發展
白血病常被稱為血癌,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10年白血病新症個案488宗,死亡人數288人。白血病,即是白血球細胞患病。
撰文:Kit
Pertuzumab被核准作乳癌輔助治療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最近快速批核Pertuzumab可用於輔助治療手術前的早期乳癌,是第一個獲FDA核准用作輔助治療的藥物。
整理:Kit
[內容]再有新藥治重度抑鬱症
被譽為將會於2022年成為重磅藥物的抗抑鬱藥Vortioxetine獲FDA批准上市,以治療成年人的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
整理:Kit
心房纖維性顫動 抗凝血藥使用比較
心房纖維性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又稱心房纖顫,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一種。心房顫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其中最讓人懼怕的就是中風。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院學會副會長)
中醫針灸治網球肘
慢性痛症經常困擾病人,尤其一些筋骨肌腱的痛症,常是纏綿不退。坊間不少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後,都會找中醫治療或是針灸治療。究竟針灸對肌腱痛症是否有治療效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正在進行一項針灸治療網球肘的研究。
撰文:張世平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內容]
探討紅酒泡洋葱的益處(上篇)
紅酒的白藜蘆醇
不知道哪個年頭開始,坊間開始流行紅酒泡洋葱的食療偏方。互聯網過萬個搜尋結果關於紅酒泡洋葱食療,好處更是多不勝數,例如可以抗衰老、治療糖尿病、關節炎、心臟病、癌症、皮膚過敏、濕疹、痛風等等。更有報章報道名人服用的好處,給人一種不能不吃的印象。
撰文:歐偉忠(藥劑師)
秋夜慢嘗 台灣菜
香港與台灣隔了一整個海峽,但香港人對台灣卻有一點微妙的情感,可能緣於同是地球上兩個碩果僅存使用繁體中文字的無形連繫。除文字外,對台灣美食,我們還有莫名親切。
撰文:Zero 圖片:攝影小組

錯誤使用奶瓶餵飼 幼兒奶瓶齲齒
嬰幼兒一般愛吃甜,家長有時為要小朋友多吸收營養,常會放些蘋果汁到奶瓶去給小朋友喝,不過,嬰幼兒通常都愛吮著奶瓶入睡,為免使小兒啼哭,家長都不會拿走奶瓶,原來這樣很容易會造成嬰兒齲齒。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識飲識食 避免食物相剋
我們常以為,有益有營養的食物併在一起吃,就會產生加乘作用,可是,將有益食物組合在一起吃並不一定更健康。中國古代更有食物相剋的流傳,究竟食物是否真會相剋?
撰文:Agnes

殺生不為求生 清熱解毒何須龜苓膏
剛過去的九月,這邊廂險險被送入人類腹中的海龜玳瑁得救後又失救而死,那邊廂一向被香港人視為清熱佳品的名牌龜苓膏又傳來負面新聞,大學教授的研究結果紛紛被捧出。「龜」這種被稱為長壽的物種忽然間成了城市熱話。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中醫「體重控制」有妙法
肥胖是全球關注的問題,有些人食量不高,但體重卻高企不下。中醫學對肥胖有不同分型,要控制體重,須按不同類型,對症下藥。
撰文:莊嘉希(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政府須還「腰背痛」病人一個公道!
「我的腰背痛未能完全復原,可以給我一張病假紙嗎?」「腰背痛」的確對科技進步的城市人來說,並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以上的問題若在西歐社會裡根本就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但是對於香港註冊脊醫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內容]異數民族
一個不一樣的時代,一個不一樣的國度,孕育不一樣的民族!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從小開始預防可致盲眼疾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今年的10月10日為「世界視覺日」,提醒我們眼睛的重要,每個人都應好好保持眼睛健康。
撰文:亮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