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48
2013年9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慢性肌腱炎
市民對於肌肉骨骼組織的認識非常一知半解,在病名的稱呼上更是千奇百怪,肌、筋、腱、膜,模糊不清,不但自己不知患了甚麼病,有時甚至誤導了醫護人員。好像我們常說青筋,其實是靜脈血管;而手筋腳筋,在醫學上稱為「肌腱」。
撰文:Donna 鳴謝:周志平醫生(復康科專科)
肌腱炎的防與治
肌腱炎是常見病,不會致命,對患者卻非常困擾,尤其炎症變為慢性,常出現反反覆覆,屢醫不愈的痛症。除針藥之外,物理治療及脊醫治療在肌腱炎康復路上同樣扮演重要角色。
撰文:Zero 鳴謝:黃施博(脊骨神經科醫生)
瘋狗症病毒
百分百致亡率
台灣爆發瘋狗症,疫情至今仍未歇息,除了在鼬獾身上發現瘋狗症病毒,更出現全球首見在錢鼠身上發現的案例。雖然專家認為香港沒有大型森林及動物群,缺乏瘋狗症醞釀的條件,但台灣是香港人經常旅遊的地區,近年尤其喜到較偏遠的山區尋幽探勝,市民旅遊之餘,對瘋狗症應提高警覺。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每日喝果汁增糖尿病風險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發表一項二型糖尿病與進食水果的風險關係研究,指出攝取新鮮水果可有助降低二型糖尿風險,但是,大量攝取果汁卻可令糖尿病風險增加。這是首次有單獨針對水果與糖尿病的風險關係的研究。
整理:Kit
[內容]新疫苗臨床防傷寒熱
印度Bharat製藥公司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研發出一種可以給嬰兒使用的傷寒疫苗,是首個可給予兩歲以下幼兒使用的傷寒疫苗。
整理:Kit
高頻透顱磁場刺激
治療中風後遺症
腦中風是現代殺手病,病發每每有奪命可能,就算能及時送院救治,仍可能留下後遺症,言語障礙及吞咽困難是中風患者最常見的後遺症,影響患者的溝通及生活質素。醫學界研究利用高頻磁場刺激,希望幫助患者重新控制肌肉活動。
撰文:Donna
[內容]
食補加強免疫力
一起走出「亞健康」
「亞健康」( Sub-optimal Health)這個名詞近年較為人熟悉,據香港大學於2013年3月訪問調查發現,高達97%人士在過去3個月,有出現這個介乎於「健康」及「生病」之間的狀態。
撰文:鄭天恩(營養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內容]遊日本 不可不吃鈣
都說人是善忘的。若非近月日本又傳來福島核電站輻射污水流入外海的新聞,有些人大概只記得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忘了所引起的核洩漏事故曾經令東京人移民,旅遊人卻步。
事實上,很多旅遊者早早已經忘記「輻射」威脅,前仆後繼的到日本吃喝玩樂了。
撰文:Kit
小雲招徠 平價日式放題
香港人對日本食品的迷戀,可能比日本人更甚,所以會為一碗拉麵排隊八個鐘。無論爐端燒還是壽喜燒,拉麵還是烏冬,只要掛上「日式」兩個大字,就可以賣高一倍價錢,也使香港的「日式」食肆開到總有一家在左近。
撰文:Kit 圖片:攝影小組

八種食物養出好腸胃
腸胃不適是都市人通病,幾乎每十個成年人中,半數有腸胃病或是腸胃不適。而且,腸胃不適的問題不是維時一天半天或是一年半年,很多人的病史都已長達多年。
撰文:Kit
食物與牙齒健康
讀者常有的疑問是:為甚麼我的牙齒特別差?已經聽從牙醫的意見,每天勤刷牙,使用牙線、牙縫刷等等,但每年牙科檢查,總是發現蛀牙。究竟吃些甚麼可以強壯牙齒?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運動愈做愈沒精神?
中醫教你正確運動時機和方法
很多人都會選擇做運動來促進健康,但並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目的。有些人是愈做愈累,或是做運動做出各種慢性勞損疾病。可是長久以來,做運動已被多方面證實對人體的益處,而中醫養生學亦強調運動對延年益壽的必要性。
撰文:黎桂珊(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百部殺菌滅蝨治久咳
萬事萬物都有臨界點,化學物質初合成為殺蟲利器時,只要噴一噴,便可殺蟲、殺蝨、殺菌,人類驚為天人,家庭主婦一大瓶一大罐的搬回家,可惜好景不長,很快便發現這些殺蟲劑除了殺蟲外,很可能亦潛伏「殺人」危機,人類現在又想回歸自然,找些天然殺菌劑。在芸芸中藥材中,具備殺菌滅蟲功效可真不少,百部是其中之一。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為何無國界醫生
決定離開索馬里?
我們於8月14日宣布結束組織在索馬里的所有醫療項目,這個消息震驚整個政界和人道救援社群。
撰文:卡雲勒卡亞醫生(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
[內容]當金錢變成信仰
錢買到高床暖枕,卻買不到充裕睡眠;錢買到房子豪宅,卻買不到溫暖家庭;錢買到顯赫地位,卻買不到人們尊重;錢買到名貴鐘表,卻買不到點滴光陰;錢買到靈丹妙藥,卻買不到健康長壽;錢買到宗教祈福,卻買不到無盡永生!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用心治病
時間:下午三時十五分
地點:醫院門診藥劑部
藥劑部內,藥劑師、配藥員等馬不停蹄地核實處方、配出藥物。大堂外,病人則熙來攘往,排山倒海地輪候領取藥物。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副會長)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