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偏遠旅遊備忘錄
ISSUE 13
2002年6月號

< 上一頁

   [購買電子版-PDF]     


編者的話 [內容]





偏遠旅遊備忘錄
香港人近十年的旅遊方式開始轉變,對於安安定定的豪華式旅行團感到厭膩,尤其是較年輕或愛冒險的人,都嚮往到人跡偏僻或旅人罕至的地方。也有旅行團為滿足這些旅客的要求,推出新穎而略帶冒險的旅行團招徠顧客。
撰文:Agnes 鳴謝:唐少芬醫生
[內容]

你需要防疫注射嗎?
到外地旅遊,少不免會到一些比較落後、衛生環境較差的地區,踏足這些地方之前,最好先了解當地的衛生環境、流行疾病和傳染病的情況,以便做好預防措施,或先注射預防疫苗。
撰文:Donna 鳴謝:黃譽盛醫生


患了瘧疾沒人信
Janny熱愛潛水,98年10月與十多位愛好潛水的朋友到新畿內亞潛水,出發之前,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瘧疾為患的地區,所以做足預防措施--服食預防瘧疾的藥物一個月,不幸的是她仍然染上瘧疾。
撰文:Isabel


旅遊中常備藥物


旅途上常見的不適
為了在旅途中得到周詳的照顧,不少人會參加旅行社所辦的旅行團。雖然旅行團有旅行公司的人員代為打點旅途上的事宜,但始終不能保證旅客不會在旅途中病倒,尤其是長線旅行,所以出門時不能只倚靠旅行領隊,自己也應準備一下個人的「藥盒」。
撰文:陳碧琪(藥劑師)


中西醫交流治心臟病心得
200多名中、西醫5月26日罕有地聚首在醫管局大樓,就治療心臟病心得進行學術交流。
撰文︰林宜人


突發性房顫
心房纖顫是心房失去規則活動而出現亂顫,有持久性和突發性兩種。少數突發性心房顫動原因不明,而大部分患者都伴有其他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資料提供:溫兆康(心臟科醫生)


小兒斜頸知多少
林小朋友今年7歲,身體一直很好,亦很活躍,每天都是蹦蹦跳跳。 3星期前,林太太發現她的兒子突然間有斜頸的問題,她懷疑兒子是從床上跳下來的時候弄傷的,但林小朋友卻說自己沒意外受傷。
撰文:龍廷鈞(骨科專科醫生)


鄭炳樞、陳慧慈--兩個人,一個目標!
在我們人生旅途中,總有很多理念與追尋,說實在話,有時,能理順自家門前雪已是了不得的事……。偏有些人,無私地付出時間與精神,為的只是對自己行業的一份尊重,這信念撮合了整個護理界,也撮合了一對姻緣……。
撰文:Isabel
[內容]




與挫折同行
香港失業率持續攀升,經濟學家說這是因為香港處於結構性調整期。失業、經濟轉型都帶給香港許多衝擊,亦令香港人感到無限挫折感,如何可以克服挫折,當然不是一首「獅子山下」可以達到,懂得與挫折同行,才是真正與逆境周旋之道。
撰文:林碧芳(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家庭資源中心社工)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健康人生方法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個病情反覆的慢性疾病,病因是由多種先天及後天因素所致的自體免疫疾病,絕不是由病毒直接傳播的傳染病。
撰文:陳潔儀(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註冊社工)





論蜘蛛咬人
自1963年起,《蜘蛛俠》漫畫就已在美國出現,當時售價是0.12美元,而今天則售2.25美元,可見《蜘蛛俠》漫畫的席捲美國及全世界。另外,蜘蛛俠更曾多次在電視連續長劇及電影大銀幕出現。
撰文:陳祖鈞醫生


健康皮膚背後的知識
現代人,不論男性或是女性,都懂得健康的重要,護理皮膚已不再停留在美容的層次, 要知道外用的化學配方對皮膚和身體有多大影響?不如先了解一下皮膚這個人體最大的器官。
撰文:周永就(皮膚科醫生)


光學美容之激光美容
相信讀者都看過不少關於激光美容的大小廣告,究竟激光是甚麼?何以可去斑去皺?為了不要被誇大的廣告所誤,我們不妨看看激光究竟可以在我們的皮膚上發揮甚麼神奇功效。
撰文:陳祖鈞醫生(整形外科專科)
[內容]

辦公室新文化︰如何用腦
脊醫為何會撰寫辦公室的文化呢?我所提及的並不是辦公室的政治文化、賺錢文化,而是想提出每個人在辦公室、工作間的姿勢新文化 --如何使用電腦。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


藥物 = 毒藥?
甚麼是毒藥?治療疾病為何要使用毒藥?是否全部毒藥都可以致人於死地?而非毒藥的藥物就很安全?
資料提供: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內容]

運動與精神健康





玉竹滋潤肌膚
無論你喜不喜歡中藥,總也吃過沙參、玉竹。玉竹在藥膳中經常扮演著配角的角色,很多食療方都有它的份兒。究竟玉竹是甚麼?據中醫學上說,玉竹養陰潤燥,對皮膚更有滋潤作用。
撰文:Donna 鳴謝:高錦明教授
[內容]

夏日進補篇


成功處方背後的重要因素
「中醫藥」這個在香港一直被忽視的課題,隨著政府大張旗鼓宣傳中藥港而成為許多人心中的蜜糖,一窩蜂的走去讀中醫。但一張成功的中藥處方,是不是讀幾個中醫課程就可以一蹴即至?
撰文:虞培楠醫師





醫藥分家對醫生有甚麼好處?
醫藥分家最直接最首當其衝的,莫過於醫生。上回我們討論過站在病人角度,今次我們嘗試站在醫生角度,看看利多還是弊多。
撰文:張成華


控制禽流感政策應清晰
自97年發生首宗可感染人類的禽流感個案後,雖然政府在家禽入口、本地農場管理、批發及零售市場衛生等方面採取多項針對性措施,但這5年內仍先後爆發多次禽流感。為此,環境食物局長在今年2月底委任一個調查小組,希望研究進一步減低發生機會的措施。該小組已完成調查報告,現就報告內容徵詢各界的意見。
撰文:勞永樂(醫學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

假藥的殺傷力
對於一些患上突發性疾病如哮喘、心臟病的患者來說,醫生處方的藥物都會放在身旁以備不時之需。但有否想過,如果這些賴以保命的「護身符」是假藥而導致他們失救,將是何等的悲哀!
撰文︰麥國風(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
[內容]

薪火相傳
隨著早前兩間大學增加取錄醫科學生,以及外地醫生回流,香港醫生數目不斷增加,似乎已經去到供過於求的局面。可是,出現這種場面,只因為資源分配不均衡,亦由此而導致許多年輕一輩的醫生失去培訓的機會。
撰文︰江正本醫生
[內容]

公私營醫療契合的試點
由於本港公私營醫療服務日漸失衡,政府現正和公、私營醫療機構努力攜手構思各種可行的服務模式,加強公私營服務之間的合作和轉介,以期令有能力支付私營服務的病人由公營架構轉向私營系統,讓公共醫療資源得以集中幫助有真正需要的老弱貧病者。
資料提供:醫院管理局
[內容]

»《醫案·錄》試閱版
» 藥物百科
» 投票結果一覽
» 佰期封面電子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