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淋巴腫瘤
ISSUE 124
2011年9月號

< 上一頁

   [購買電子版-PDF]     


編者的話 [內容]





淋巴腫瘤
淋巴腫瘤算不上是「熱門」的癌症,不像肺癌、大腸癌那麼受到廣泛注意,但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35萬新增病例,帶病生存的亦有百萬之數。淋巴腫瘤更每年穩佔香港十大死亡癌症的席位。 世界淋巴腫瘤聯盟把每年的9月15日訂為世界淋巴腫瘤宣傳日,呼籲全球共同關注淋巴腫瘤,給予患者更多關愛。
撰文:Donna 鳴謝:鄺沃林教授(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淋巴腺不能通
香港每年都有上百病人死於淋巴腫瘤,但是大多數市民都不知道淋巴究竟是甚麼,甚至有些人對淋巴的認識是來自美容院的美容師或是按摩治療師,認為淋巴的功能是排毒美容,又或是通了淋巴就可以減肥。
撰文:Donna 鳴謝:鄺沃林教授(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內容]

醫藥人三方配合治淋巴癌
淋巴腫瘤是原發於淋巴系統內各樣腫瘤的一個廣義統稱,可分為非何傑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和由英國何傑金湯馬士醫生(Thomas Hodgkin)於1832年作出具體描述的何傑金氏淋巴瘤兩種,兩者可再根據個別腫瘤的臨床表現和病理特徵而再細分,包括五種何傑金氏淋巴瘤及三十多種非何傑金氏淋巴瘤。本港以非何傑金氏淋巴瘤的患者較多。
撰文:鄭敏嘉(藥劑師)


淋巴腫瘤藥物





Azithromycin可助預防慢阻肺病惡化 肉毒桿菌又有新用途
《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每日服一次大環內酯類抗生素(Azithromycin),可有助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加重。
整理:Kit


淺論類風濕性關節炎
上星期在街上碰到一位舊同學,對方面容非常憔悴,原因是他才二十多歲的妹妹剛被確診患上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他感到非常困惑,奇怪為甚麼妹妹會患上這樣的一個「老人病」?
撰文:吳澤森(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醫學院博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吃醋,有益健康!
多年前香港流行一些老式上海小店,就是門口有大大個黑鐵鍋在煎窩貼或是豬肉包,又或是有點心師傅在搓麵團造葱油餅和豆沙窩餅,食客常是隔著玻璃看得垂涎欲滴。近十年,這些老式上海店已經買少見少(也許在北角或是西環尚餘一間半間),取而代之是一家又一家新式京川滬料理小館,以精巧別致的裝飾及食物招徠食客。
撰文:Zero  資料提供:Chi  攝影:Kit


有效減碳 從認識碳足印來源開始
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我們使用電器、乘搭交通公具,都會不經意地留下「碳足印」。個人的碳足印是指我們的活動和生活方式所引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足印愈大,代表你排放到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愈多。
撰文:黃樂珊(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氣候項目主任)





植骨與植牙手術
先植骨 後植牙
植牙是現時相當普遍用來補救失去牙齒的方法,很多時我們都會聽到牙醫說牙床骨不足,需要植骨。植骨和植牙可以分開兩次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今期先介紹分開進行的手術。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猝死之病因
近月頻生的猝死個案,死者大部分是正值壯年的男性,最年輕的只有20歲。這些人士的職業各各不同,有工人、商人、教師、司機,且都是平日看似「身體壯健」。猝死的底因大都指向同一個 ── 心臟病!
撰文:Kit 鳴謝:李麗芬醫生(心臟科專科)





及早預防 避免骨質疏鬆
在公共場所經常聽到許多人在高談闊論「骨質疏鬆」,可是,如果再細心聽一下他們的對話內容,就會發現他們對此症狀其實是一知半解。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夏日常見皮膚病 ── 癮疹
炎炎夏日到戶外的地方,皮膚被猛烈的陽光曝曬後,或在空調下被冷風一吹,頓時會起了一團團「風癩」,除了外觀不好看,最要命的是癢得要死,你愈抓它,它就好像會跟你對抗到底,愈來愈紅,也愈來愈癢,而且反覆發作,平復一陣後,冷不防又在你身上走出來,令人非常困擾。那麼中醫如何能幫你解決這種問題呢?
撰文: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內容]




學術極權 腐化之源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訪港大期間的保安安排,尤其阻止學生示威的手法,連日來引起滿城議論,是警權過大,濫用暴力?還是港大獻媚?或是學術極權而使人腐化?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

末日之戰
電視節目談地球末日即將來臨,有科學的說法,有寓言的猜測,有宗教的理論,眾說紛紜。 地球毀滅的推論有科學性、宗教與哲學內涵,自然現象的巧合促使地球末日的或然率,也許是萬分、億分之一的比例,較之人為因素促使地球末日的可能性,相去甚遠;地球的終結相信多以人為因素使然!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

長者友善
據估計,2025年全球六十歲以上人口將會增至1.2億,而在2050年則增至2億。世界衛生組織倡議「長者友善」計劃,目的在解決環境與社會對年齡的障礙,建立能讓長者繼續發揮貢獻的健康社會。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

»《醫案·錄》試閱版
» 藥物百科
» 投票結果一覽
» 佰期封面電子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