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14
2010年11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不能治的視網膜色素變性
關於視網膜的疾病,一般人最常聽到的問題是視網膜脫落,又或是視網膜發炎,或是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落不難理解,但是,視網膜病變卻包括多種疾病,而這些疾病多因遺傳而致,
故又稱為遺傳性視網膜病變。
撰文:Donna 鳴謝:陳國祥醫生(眼科)
退化性黃斑病變的藥物事件
說起眼部疾病,幾乎不能不提黃斑。隨着人口老齡化,黃斑已開始和白內障一樣,成為長者最常見的失明原因。清除白內障的手術日臻成熟,白內障對我們的影響亦開始減低,但是,接踵而來的黃斑病變,漸成長者視力的障礙。
撰文:Donna
視網膜退化病變
視網膜退化病變是指視網膜感光細胞功能出視減退、退化以至壞死,繼而影響視網膜裡的其他細胞。視網膜退化病變可分為兩大支派: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及黃斑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MD)。這些病變都與遺傳有關。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肉毒桿菌
治慢性偏頭痛
美容聖品肉毒桿菌最近又多了一項令人鼓舞的功用,就是治療偏頭痛。雖然市場一直有傳肉毒桿菌可用作治偏頭痛,但是FDA一直未有正式的批准及指引,直至最近,終就使用肉毒桿菌注射(OnabotulinumtoxinA)在偏頭痛的使用上作出批准及指引。
整理:Kit
兒童常見病
腸胃炎
小朋友吃錯東西拉肚子可說是最令家長頭痛的問題,家長可以衡量一下孩子是否上吐下瀉不止。若情況嚴重,必須求醫,同時亦必須為小朋友補充水分,免急速脫水。
撰文:賴愛倫(藥劑師)
解構1+7營養標籤
2010年7月1日開始,政府規定所有預先包裝食物的營養標籤聲稱必須符合特定的條件,更必須列出最少「1+7」種營養資料。法例生效之後,我們到超級市場購物時,不難發現消費者都很用心地研究包裝紙上的蠅頭小字,但究竟看懂了多少?營養標籤究竟發揮了甚麼意義?
撰文:Donna 鳴謝:陳紫敏(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

立法禁拖網 海洋得益多
海洋的可持續性日益受到重視,除了食用環保海鮮之外,漁民的作業方式亦受到關注。
撰文:李美華(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

如何選一雙好鞋子?
上兩期先後解釋了不同的足患,而很多時,鞋具與足患其實息息相關。那應如何選擇合適的鞋具?
撰文:李幗兒(足病診療師)
殺菌劑三氯沙泛濫
我們應否使用抗菌牙膏?
10月13日香港多份報章報道多種抗菌牙膏含三氯沙(Triclosan),而三氯沙或會引發細菌基因突變。究竟我們應否使用抗菌牙膏?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內容]
天然抗氧化食物
炙手可熱的寵兒薑黃素
薑黃(Curcuma)原產於孟加拉、印度、南亞、中國的四川、廣東、雲南、台灣及印度群島等地。自古以來,薑黃在亞洲地區已被不同的民族廣泛應用為天然植物藥材、食物的調味劑、香料、黃色染料及防腐劑。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有暗瘡 沒煩惱?(下)
藥膳調理
上期張醫師已經解釋了診斷暗瘡常見的中醫證型,今期則會推薦一些合適湯水和茶讓大家參考,亦會提供日常個人護理,無論暗瘡患者會否到中醫或西醫求診,都有幫助。此外,也會介紹涼茶的適應症。
撰文:張彥斌(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內容]解熱下火虛實不同
涼茶不能隨便喝
香港位處中國南方,受着氣候與環境的影響,香港人一般都較「熱氣」,所以「涼茶」普遍地流行。若是「熱氣」不停地積存於身體之內,則為「積熱」,中醫認為「積熱」嚴重,會傷及臟腑。
撰文:Kit

談管治
領導者的大環境與小宇宙
《老子》: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韓非子‧解老》:「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茶餐廳勝過五星酒店謬論
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梁卓偉聲稱,公營醫療又平又靚,每年斥資370億元公帑,便足以提供全港百分之九十住院服務,即應付市民每一個百分點的住院需求,政府只需支付四億一千萬元。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分區配藥中心
配合醫改融資可持續發展
香港現行的醫療政策,正面臨公私營醫療體系嚴重失衡的弊端。超過九成市民使用公營醫療系統,使政府的醫療負擔沉重。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