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皮膚癌
ISSUE 107
2010年4月號

< 上一頁

   [購買電子版-PDF]     


編者的話 [內容]





皮膚癌
不知是否與南極臭氧層破了有關,近年夏日的陽光愈來愈熾烈,與強烈陽光直接有關的皮膚癌亦悄悄地上升,在香港由1997年十名以外,2007年已進佔到第八位。炎炎夏日轉瞬掩至,頭頂的紫外線可以殺菌,也可以殺人。
撰文:Donna 鳴謝:莊禮賢醫生(皮膚科專科醫生)


皮膚癌手術與藥物
一般而言,治療皮膚癌的方法大多為施行手術割除癌患部分。由於皮膚癌主要出現在外露的皮膚上,發現時如未有擴散跡象,痊愈率通常較高。
撰文:賴愛倫(藥劑師)


治療皮膚癌藥物





Rifaximin可用於肝性腦病 Zocor潛在肌病風險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發出警告,提醒病人和醫療人員,80mg降膽固醇藥物Zocor(Simvastatin)潛在增加肌肉損傷的風險。
整理:Kit
[內容]

藥物濫用
為青少年度身訂造的禁毒廣告由「你玩藥?藥玩你」哄嚇式,至「不可一,不可再」溫情式,再至「天造之材,不進迷陣,向毒品說不,向噩夢說不,向……」長篇說教式。從廣告的冗長,大抵可見背後求成之心切。只是禁毒廣告愈長愈肉緊,青少年濫藥的情況卻一如廣告字句 一樣 ── 有增無減。
撰文:《醫‧藥‧人》編輯室





暴食症患者 自我形象低落
暴食症是一種飲食障礙,患者極度害怕肥胖,自我評價受到身材及體重變化影響,難以控制暴食行為,暴食之後心理得到滿足,但隨後便出現內咎感覺,以催吐來清除吃進的食物,阻止體重增加。
撰文:葉妙妍(臨床心理學家)
[內容]

魚不該絕
你有沒有聽過或吃過以下海鮮 ── 老鼠斑、西星斑、杉斑、東星斑及蘇眉?其實這些魚類均屬活珊瑚魚,牠們來自位於印度太平洋海域的「珊瑚大三角」,目前狀態堪憂。
撰文:杜偉倫(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環境保護主任)





不能倖免的老花
不少處於三四十而立之年的人被眼科醫生診斷有老花眼都不禁驚恐失色,心理難以接受,其實,「老花」的真正意義是「近距離聚焦功能喪失」,因為多由衰退所造成,故稱為老花。
撰文:Kit


防敏感牙膏新資訊
我們曾經討論過敏感牙齒的成因和預防及防敏感牙膏是否適合長期使用,由於近年有較新的藥物加入,故此,本篇再與大家討論一下防敏感牙膏這個範疇。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保障家人健康
食水需100°C煮沸
香港人飲用的食水,七成來自東江水,東江水是珠江的一條支流,可以說,我們日常使用的自來水間接源於珠江。近年珠江水質屢受質疑,究竟一般過濾器是否可以過濾食水?經過濾的自來水是否可安全飲用?
整理:Kit





淺談自由基(下)
活躍的自由基廣泛地存在於大自然或人體之內。自由基為了穩定最外層原子團的未成對電子,會不斷到處搶奪其他物質的電子,在奪取電子的過程中往往造成破壞,使其他物質變成另一個自由基,而過程中所產生的一連串化學反應,稱為「氧化現象」。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連翹 ── 溫病要藥
中藥有趣之處是其多面性,每株植物的根、莖、葉、種子都有不同的治療效果,更有趣的是,同一棵植物,可能全株有毒,或是部分有毒;亦可能全株皆可入藥,或是只有部分可以藥用;又或是既是藥,更風華別具的可堪觀賞。連翹就是中看又中用的一種。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複方中藥可減低筋骨痛楚
早前香港有調查發現,八成半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出現不同的關節及筋骨勞損徵狀,當中超過八成表示感到困擾,有受訪者更表示已被關節及筋骨問題困擾超過三年,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整理:Kit
[內容]




世衛決定 合法成疑?
正當歐盟議會醞釀調查部分世衛疫苗策略顧問是否牽涉收受疫苗生產商利益,因而誇大人類豬型流感危害,迫使各國政府大量購入未經足夠驗證的疫苗之際,筆者終有機會直接與世衛西太平洋區域發言人Peter Cordingley在電台節目空中對質。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

談管治之「用人九慮」(III)
不羞遺臭萬年長,厚面難挨孤苦傷,懇請國賊成厲鬼,巨觴毒酒跪何妨?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

直銷藥物暗藏風險
3月中旬,衛生署發現至少有14間公立醫院和4間私家醫院的醫護人員涉嫌向病人介紹藥物批發,幫助病人繞過持牌藥房和藥劑師監售,違法購買處方藥物,令人關注的是藥廠與醫護人員之間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

»《醫案·錄》試閱版
» 藥物百科
» 投票結果一覽
» 佰期封面電子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