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UE 101
2009年10月號
編者的話 [內容]

盛筵背後 暗藏危機?
我們這一代從沒想像過「飢荒」,甚至連「飢餓」也感受不到,這是因為現代近已經沒有「糧食危機」。地球上的確有部分人三餐不繼,但對於每天要嚷着減肥的香港人來說,飢荒實在遙遠。隨着「糧食危機」的似有還無,現代人面對的是另一個問題 ── 食物安全。一年四季不輟的時令蔬果、碩大無朋的雞腿、肌理勻稱的鮮嫩牛扒,還有肥美豐腴的蹄膀。盛筵背後,我們到底吃了甚麼?
撰文:Donna 鳴謝:周婉蘋(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基因改造種子的專利問題
基因改造農作物有助於解決糧食危機,亦帶來一連串的問題,除了爭論最大的長遠安全風險,基因改造農作物更引起了道德與智識產權的爭議。
撰文:Donna 鳴謝:周婉蘋(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內容]殘留化學物質的影響
今期編輯小姐給筆者一個挑戰,就是寫一些關於飼養食用動物使用的藥物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近年接二連三發生的食物安全事故,隨便舉幾件事例:有孔雀石綠污染的魚產品(淡水魚和鰻魚)、蘇丹紅加料的鴨蛋雞蛋黃、三聚氰胺污染的毒奶及奶粉、有殘餘哮喘藥的豬肉、含激素超標的雞隻及大閘蟹,還有食用動物殘留林林總總的抗生素及除蟲劑。
撰文:陳碧琪(藥劑師)
為何要有機?
有機,或有機耕種,或有機生活,聽來似乎都有點虛榮,好像都是有點錢的人的玩意。幹啥不買那些看上去綠油油又而平價的蔬果,而要買些一個個蟲洞而賣相欠佳的有機的蔬菜?「有機」這個詞彙,是另類市場推銷?是健康選擇?還是小眾的標籤?我們需要有機嗎?
撰文:Donna 鳴謝:黃煥忠教授(香港有機資源中心主任/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

薄血藥與心房顫動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因心臟病入院,幸好送院及時,進行了通波仔手術,情況已無大礙。而「心臟病」便突然變了熱門話題,成為市民的關注焦點,連電視台的新聞報道也教導大家認識心臟的三條心血管。
撰文:Kit
[內容]治療牛皮癬新藥獲批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一種生物標靶製劑Ustekinumab皮下注射藥物,用於治療患有中度至重度牛皮癬(銀屑病)的成年人。
整理:Kit

反式脂肪 危害健康
因為丹麥與美國相繼通過立法將會全面禁止使用反式脂肪,使反式脂肪忽然成了熱門話題,究竟甚麼是反式脂肪?遺害有多大?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撰文:薛家強註冊藥劑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淺談中西方脊柱治療醫學的區別與聯繫(IV)
從事中醫骨傷科按摩整脊療法的醫師與西式脊骨關節矯正療法的脊骨神經科醫生都是專業治療的人員,沿用的,都是以醫師的一雙手為病者解除運動系統的問題。
撰文:黃施博(註冊脊醫/註冊中醫)
藍鰭吞拿魚的哀歌
你有沒有聽過「吞拿魚王」的豐功偉績? 2008年,香港某壽司連鎖店以折約港幣四十三萬元於日本築地魚市場的「初競」拍賣會上,投得有「日本一」之稱的藍鰭吞拿魚,該魚王重276公斤,由日本空運到港後,旋即成為食壇新貴,受到廣大市民的愛戴。
撰文:林潔珩(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保海鮮市場推廣主任)
物理治療與其他手法療法的分別
相信所有患上慢性痛症的病人都有這樣的經驗,看過跌打(骨傷科)、見過脊骨神經科醫生、做過物理治療,最後,又到深圳去試穴位推拿按摩。究竟這些同樣以手法作為治療的醫學,有甚麼相同或是相異之處?
撰文:周芝英(卓匯物理治療中心運動科物理治療師)

頭蝨
腎病患者的口腔問題
腎病在兒童身上很常見的疾病,大部分腎病患者可以完全康復。在患病期間,往往認為患了腎病已經很嚴重,相對牙患便不算甚麼,故而沒有理會,其實腎病患者的牙齒料理是相當重要的。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惡實」中國無人問 「牛蒡」歐日有遠親
必須感謝日本人的努力和推廣,使牛蒡得以走紅,成為近年獨當一面送禮自奉皆宜的健康產品。牛蒡茶功效神奇,小則減肥降脂,大則防癌治糖尿,幾乎無所不能。腦袋還有點清醒的人不禁問,真有那麼神?我們現在不妨來個尋根究柢,看牛蒡有幾神?
撰文:潘君亮 鳴謝:高錦明教授 攝影:KC
方劑學的「十八反」與「十九畏」
在上一期,我們談到一些關於方劑學的基本內容,特別是方劑用藥貴精不貴多,今期將繼續深入探討方劑學內另一個重要的應用守則 ── 「十八反」和「十九畏」。
撰文:蔡傑天(註冊中醫師)

從「涯上的波兒」想到安老的服務
剛與兒子一同觀看日本的卡通片「崖上的波兒」,戲中頭段說到主角就讀的幼稚園,隔鄰就是安老院,令人想起香港安老院的情況。
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內容]科研變做騷 愈搞愈低劣
跟演藝人說「個騷好睇」是讚美,說政客「做騷」是譏諷他不做實事,靠營造假象,欺騙市民過關。
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內容]談管治之儒家的學問
領導之法,度德而量力,所以德行薄弱而居於高層當領導,沒有大智慧而圖謀大事,能力小而要承擔重任,結果是災難的開始!
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內容]有毒或無毒 劑量定結局
凡藥三分毒。中醫師經常把這話掛在口邊以警惕病人小心服藥。不要以為山埃才有毒,原來維他命吃多會致病,水喝多了也一樣會致病,一切只在乎「劑量」。
撰文:劉飛龍醫生(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總監)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