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SSUE 180 2016年5月號 |
||
編者的話 [內容]![]() 令人關注的自殺風 自殺這個題目是近年社會上最燙手的新聞,尤其在學的年輕人自殺更引起社會的熱議和惋惜。大家都不明白,為甚麼這邊廂有人為了生命接受難熬的治療苦苦求存,那邊廂卻有人把寶貴的生命放棄! 撰文:Donna 鳴謝:葉錦成教授(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躁狂抑鬱交替的躁鬱症 躁狂抑鬱症是一種兩極性情緒病(有稱為雙相情緒病),特點是結合了躁狂和抑鬱兩種情緒障礙。2006年時有調查指香港的躁鬱症患者估計有18萬,是頗為常見的情緒病。 撰文:張崇德(藥劑師) 躁狂抑鬱症治療藥物 ![]() 新藥治柏金遜症錯亂幻覺 柏金遜症與腦退化症同是長者常見腦部疾病,而隨著神經傳遞物質分泌的減少,柏金遜症患者會出現幻覺與錯亂,常令家人誤以為出現精神病。 整理:Kit 血管生成素2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關係密切 老年黃斑病變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種。九成患者為乾性,但濕性會對中央視力造成較大損害,嚴重個案可於數星期內完全失明。 整理:Kit 改造沙門氏菌 「YB1」可望製成標靶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將沙門氏菌改造成一種名為「YB1」的厭氧細菌,此細菌只能在癌腫瘤等缺氧環境中生長及繁殖,令癌腫瘤生長被有效抑制,又不會危害正常細胞。 整理:Kit 香港藥劑業 ── 點滴說當年Part V 那些追求「夢」與「想」的歲月 「執業藥劑師協會」的成立參與者眾,有領袖型的柯宇春,也有實幹型的謝汝明,回想四十年前創會的日子,謝汝明仍深深懷緬那些追求「夢」與「想」的日子。 撰文:謝汝明(藥劑師) 救命法則 新鮮出爐 急救必須爭分奪秒,如果病人在送抵醫院之前急救系統已經啟動,往往可增加存活的機會,所以「救命法則」常是急症科醫生推廣的急救常識。 撰文:李啟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學中心/急診部主治醫生) 魷魚絲含甲醛致癌物 甲醛真的好使好用,油漆加入甲醛、直髮劑加入甲醛、食物也會加入甲醛。問題是人體過量吸入甲醛會致敏,甚至致癌。不法商人卻喜歡把甲醛用在食物中當作防腐劑及漂白劑。 撰文:林佑(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理科碩士) [內容]甚麼是和諧性的糖尿病自我護理? 當病人被診斷患了糖尿病後,通常被勸誡要嚴謹戒口,勤做運動,更要密切檢查血糖等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素。新近的研究認為,過分嚴格的限制對糖尿病患者並不絕對有利! 撰文:楊一君(藥劑師) [內容]![]() 剖析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漸趨年輕化,加上香港人口老化,患者不斷增加,且不少長者普遍認為關節退化是自然的生理現象,缺乏治療意識,常令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情一發不可收拾。 撰文:黃子榮(營養師/香港保健食品協會會員) [內容]吃廣東菜,首選大排檔! 今次介紹的食肆沒甚麼特色,環境也不太好,絕對不適合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那還有甚麼可介紹?先不要柴台,價廉物美總算是個賣點吧! 撰文:Zero ![]() 切除部分牙腳手術 大部分人以為「種牙」又穩固又美觀,可以一勞永逸,事實卻是自己的牙齒最好,所以若切除部分牙腳可以保留牙齒都應盡量保留。 撰文:楊幽幽醫生(牙科) 8個見皮膚科醫生的理由 有沒有發現,有時皮膚上出了一些小問題,看皮膚科醫生好像很小題大做,不如到藥房買支藥膏搽搽算了。這種做法有時可行有時不可行,某些輕微的皮膚病真的不必看專科,但有些皮膚病卻必須由皮膚科專科醫生處理! 撰文:Kit ![]() 高度價值的香港珍貴樹木 ── 土沉香 最近再有發現內地人在香港非法砍伐土沉香樹,到底土沉香樹有何經濟價值?
據新聞資訊指,過去四年被斬的土沉香樹(Aquilaria sinensis)已超過一千棵, 佔成年樹比例約七至八成左右,而剩餘約一百棵的沉香樹BB(未成樹)很可能成為伐樹黨下個目標,情況令人擔憂。 撰文:林佑(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學院理科碩士) 中醫看鼻敏感治療 應從體質入手 春夏之間是鼻敏感的常發季節,對於鼻敏感,中醫認為治療應從調理整體,強化體質開始,從而改善病情。 撰文:余莉莉(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註冊中醫師) [內容]中醫針藥並用調控體脂肪 經過漫長冬日的脂肪積聚,愛美的女性都準備努力減肥以迎接短衫短褲的夏日,要控制體脂肪,先要了解脂肪的種類。 撰文:徐逸芝(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