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醫.藥.人》 第 52 期
在處理豬鏈球菌問題時,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曾經說過:「政府會根據科學證據做決定,不會向任何政治壓力屈服。」
在處理孔雀石綠問題時,局長一時叫人不要吃鰻魚,一時又叫人少吃淡水魚,沒多久又說淡水魚安全,還聯同特首及眾高官一起演出食魚Show。究竟演出食魚Show是根據科學證據,抑或根據政治需要呢?
甚麼叫科學證據?從化驗一條魚所得出的結果,我們可以說是用科學方法檢驗這條魚的結果。但是,我們能否倚賴檢驗一條魚的結果,向港人說內地輸港淡水魚是安全呢?截至8月28日為止,政府共檢驗了96條淡水魚,其中15條含有孔雀石綠,即16%的淡水魚有問題。但檢驗96條是否足以對香港人說:內地進口淡水魚是安全呢?答案當然亦是否定的,因為其中16%確實有問題。
即使政府所驗的96條魚全部不含孔雀石綠,又是否足以對香港人說:內地進口淡水魚是安全呢?那要視乎檢驗基數有多大、抽取樣本的覆蓋面是否全面、政府檢驗甚麼毒素等?由此看來,政府口口聲聲所說的科學證據,又是否可信?
揪出風險製造者
筆者忠告政府不要企圖走捷徑,動輒便搬弄科學和科學家解決政治問題。原因是政府與財雄勢大的食品業擁有足夠資源聘請科學家為他們服務。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收買科學家;說得更難聽,就是官商學者
勾結。
說穿了,假如我們只是談進食一種食物的風險,這當然是科學問題。但假如我們所談的是誰製造這風險?這風險由誰來承擔?承擔風險所得利益歸誰?老百姓有沒有權利選擇不承擔這些風險?就徹頭徹尾是政治問題。
以孔雀石綠為例。風險製造者就是由魚場到零售點的活漁業界,孔雀石綠當然是在其中一個或多個環節中被加進魚裡去。風險承擔者是消費者,他們進食那些魚便要承擔健康受損的風險。得益者是誰?當然是業界。魚皮魚鱗賣相好一點,魚夭折少些,業界就賺多一點。
風險由業界製造,利益亦全歸業界;但風險的後果卻要由消費者承擔。這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消費者在懵然不知下被魚肉,當他們發現事實真相,憤怒與恐懼是完全可以理解。
市民是真正老闆
周局長若誠意履行其上任時對市民的承諾:「市民才是他真正的老闆。」便應完全站在市民的一邊:
‧立即停止所有淡水魚的售賣
‧從食物鏈的最上游,即魚塘開始,以至運送過程、批發點及零售點追查,以確定孔雀石綠的來源。特區政府要在內地魚塘做工夫,必須獲得內地協助。現時廣東省已加強抽檢,並檢視88個輸港淡水魚養殖場是正確方向,港方批發商休市配合是正確做法。香港可集中檢視本地魚塘、本地運輸、批發及零售點。
‧將調查真相公開,讓市民了解被騙多少時間,程度有多嚴重,讓正義彰顯,這是減少民憤最重要步驟。
‧深入調查在淡水魚供應鏈中每一個環節的業界,究竟是無辜受害者,還是同流合污,知情不報者。對無辜受害的應作補償及協助,對同流合污者應嚴厲懲處。
‧停止可笑、幼稚、無幫助的行動,包括食魚Show。
最後,筆者呼籲:用群眾的力量來確保食物安全,指出高官處事之不濟,阻止政府偏幫財雄勢大的食物業,阻止科學家以科學之名,不顧科學之實,為當權者、為坐擁巨資者服務。這是最重要的民主體現,亦是最貼市民「心」、最貼市民「身」的民主體現。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