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25 期
醫管局財政困難,面對無止境上升的服務要求,不斷增加的工作量,在有限資源及無限要求下,政府實行急症室收費及引入藥物收費,前者可望減少濫用急症室,令真正需要緊急服務的病人得益,後者則減少不必要的用藥開支。
以上兩項措施,在根本上無法減少市民過分依賴成本昂貴的醫院服務。醫管局壟斷了95%醫療市場,阻礙私營醫療藥業的發展。政府應明確推行「能者自付」的政策,充當統籌的角色去平衡各方需要。增加基層醫療撥款,設立安全網,透過保險計劃、補貼等方式,鼓勵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 削減補助使市民疑慮 在社會經濟不景氣下,政府必須有全盤的、整體的「醫療改革」計劃,單憑削減兩項醫療補助,使市民產生更多憂慮。更有病人及福利組織稱,急症室收費及引入藥物收費是變相懲罰貧窮病人,市民無法參與政策制定和諮詢,更遑論監察醫療制度的運作。 業界對醫療收費和自購藥物等措施,亦未有合作的準備及經驗。舉例說:保險界憂慮在經濟不景下,如何制定有吸引力的計劃,保費是否高昂?政府要求醫生及藥界要善用資源,在藥物收費政策上,市民質疑會否影響醫生「選擇用藥」的專業判斷。 醫生及藥界在面對壓力下去平衡病人的利益,最終成為事件的磨心;社區藥房因面對這些轉變,又未有足夠準備,沒有統一服務標準,供應商不給予有利的價格,品質保證受到質疑,面對強勁對手,憂慮競爭令生意下跌;製藥業、藥品供應商同樣憂慮引進新產品、制定公平價格的困難;而本地藥品製造商,在改善品質(GMP)成本高昂的影響下,害怕競爭力不足,也感到建立公眾信心及品牌形象有困難。凡此種種,政府必須有全盤的、整體的「醫療改革」計劃,解除業界的憂慮,積極面對及協助各界解困,「醫療改革」計劃才會成功。 推行藥物教育 政府一向忽視「公眾醫療」教育,市民沒有足夠的知識作適當選擇(醫生、藥物),用藥的風險意識薄弱,也不了解醫與藥互相監察的重要性。現時香港有300多家社區藥房,在習慣上,市民並沒有充分地利用社區藥劑師的資源,故此,政府應把握時機,提高公眾醫療教育,提高藥劑師在「公眾醫療」教育的角色,協助「家庭醫學」、「家庭藥劑學」的成長──教育市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由社區藥劑師提供個人化的「服藥輔導」服務,鼓勵對小病自行服藥,減少市民不必要的使用公共醫療設施。 政府應在藥物教育上投放資源,推行全民藥物教育,擴展醫院藥物資訊服務到社區藥房,加強與基層醫療服務的聯繫,成立藥物教育資源中心,免費提供服藥輔導。在社區藥劑服務上,現時的「藥劑條例」不合時宜,引致藥劑師無法善用他們的潛能,在「基層醫療」服務所扮演的角色也被忽略,這些過時的條例,亦直接導致社區藥房的質素良莠不齊,使市民對服務失去信心。 |
|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