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劉立儀藝術與科學論

< 上一頁
撰文:Donna
《醫.藥.人》 第 22 期

想起營養學,你會想起甚麼?廣義來說,會是探討營養的理論知識,營養素的組成、結構,人體利用食物的途徑與代謝過程……,均衡飲食,為病人設計一些具營養價值的食譜;但香港人狹義的理論,營養幾乎就是減肥的代名詞。註冊營養師劉立儀把營養學形容為藝術與科學的結合。科學是說得通的,畢竟食物所含的營養與人體所產生一連串的結合,都可以用科學去解釋。但是--藝術?????好像不能沾上一點邊。

  在一屋都是工程師的家庭中長大,劉立儀沒有順理成章地加入工程師的大家庭,卻在大學中選讀了營養科目,背後與她少年時曾經有過一段胖的日子不無關係。
  「我十多歲的時候已經覺得營養這個科目很有空間,可以在許多方面發展。我認為營養可以是科學,又可以是藝術。怎樣把食物變得吸引而又有營養是一門藝術,營養師其實不只是為食物計算卡路里,而是如何令食物可以在身體的化學作用中發揮最佳效果,這是很科學的觀念。因為這個關係,我很喜歡這一科。」
  年輕人都是與炸雞、漢堡包或薯條一起成長,怎會認識營養的重要性?
  劉立儀認識營養,是因為少年時候,她的母親曾經帶她去見營養師。
  「我以前很胖,曾經試過130磅,媽咪帶我去見營養師。在未見營養師之前,媽咪曾經要我節食,但是,在禁食的過程中,雙方都很不愉快。其實用節食來幫助小朋友減肥不是理想的辦法,因為會影響小朋友的情緒。」
  劉立儀現在大約100磅左右,看來相當標準,若曾經130磅,就真的很胖了。
  「現時許多小朋友都偏肥,造成肥胖的原因,都是我曾經經歷的。例如不喜歡做運動,因為身形臃腫,做運動不夠靈活,愈不靈活愈不想做,幾乎是惡性循環。而且喜歡吃東西,我也試過一次過吃很多朱古力。」
  「當時雖然見了營養師,因為跟進不足,而且,不久我便要去外國讀書,所以並沒有瘦下來,反而是後來我當了營養師之後,對食物更認識,在沒有刻意減肥下,就逐漸瘦了。」

溝通的藝術
  註冊營養師需畢業於大學營養學系及接受認可醫院實習訓練,且在當地註冊。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的註冊營養師均為香港認可。但是香港卻沒有本地註冊的營養師,有意修讀營養學科便必須到外國的大學。
  「在外國取得營養學位之後,回香港後參與一些與營養相關的工作,包括幼兒營養教育,在食品企業公司做食品研究與發展,發覺自己真的很喜歡關於營養的工作,所以決定要取得註冊營養師資格。」
  「成為註冊營養師後,我覺得營養這個題目很大很闊,仍有許多事物要學,依我的經驗,在不同的醫護範疇內,營養都可以有更深更廣的發展,每天都有新的發現,例如多吃某些食物,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又或是略為調較一下飲食方式,某些疾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令生活質素改善。所以,我很享受我的工作。營養師並非只是為人減肥,計算食物卡路里那麼簡單。」
  說到營養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劉立儀認為營養師要曉得溝通的技巧與運用的藝術。
  「許多糖尿病或血壓高的病人需要低膽固醇飲食。營養師曾接受溝通訓練,懂得說服病人接受。另外,又必須建議病人吃一些既健康而口感亦佳的食物,例如,燕麥片可以降膽固醇,但是,病人卻不喜歡吃麥片,就要想辦法換個形式令病人嘗試吃,例如病人不喜歡吃甜的,鼓勵他嘗試吃鹹的,使病人喜歡吃有益的食物,其實是一種藝術。」
  「有些人認為健康的食品就一定不好吃,好吃的就不是健康食品。我們何不換個說法:健康的食品都是好吃的,不過,有些不健康的食物也很好吃。吃,其實是一個由小培養的習慣,家庭中選擇食物的慣性會影響我們成長的飲食習慣。營養師必須找出問題所在,然後替病人矯正。」
  「另外,不少人都有個錯覺,就是營養師一定不允許進食一些不健康的食物,這是很錯誤的想法。健康金字塔的頂層是一些不算健康的食物,健康飲食是比例上的選擇,在營養師眼中,沒有甚麼是不可以進食的,除非是衛生情況有問題,或會影響病情。在治療的過程中,若是病人感到不愉快,這是相當痛苦的事。」
  「應鼓勵病人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而避免對病人說: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只要他能多吃健康食物,吃不健康食物的機會便相對減少。這是一個技巧,也是溝通藝術的一種。」
  許多人在控制體重的時期,不小心吃多了一些高熱量的食物,都會有罪惡及內咎感,劉立儀認為,這種心態是不健康的。
  「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許多人對食物都是從一個微觀的角度--就是該不該吃這些食物,而不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所有食物的配合。每天都吃相當分量的不健康食物當然不好,但是偶一為之也無不妥。」

肥這個問題
  肥這個問題困擾著香港女性,不論是重視身材或是健康,減肥都是第一大事,體重曾經高達130磅的劉立儀當年是怎樣減磅?
  「我與其他女孩子一樣,在市面買些健康食品來吃,但據我的經驗,卻有愈吃愈胖的趨勢。到後期,我對自己的體重開始不太注意,直到實踐健康飲食原則,便自自然然的瘦下來,期間並沒有經過減肥的過程。」
  「一個人如果需要減肥,意志力是有幫助的,例如做很大運動量的運動、戒吃所有脂肪食物,或是吃得很少,這種刻苦減肥法一定可以減磅,但是,這種減肥法能否維持至永遠?因為沒有改變飲食習慣,長期處於作戰狀態,是不能持之以恆的,若是稍為鬆懈,體重便會再度攀升。這就是許多人減肥成功之後,不久又回復原來的體重的原因。」
  「減肥最重要是不要著急。我沒有刻意減肥,只是改變了生活及食物習慣,就慢慢瘦下來。戲劇性地一下子瘦幾十磅是不可能的。」

神奇食譜?
  不少美容院都標榜一些由營養師所設計的食譜,以招徠減肥顧客,這些不知是否真的由註冊營養師所設計的食譜,對我們的身體會不會造成影響?
  「香港是一個很急功近利的社會,看減肥的態度也如是。減肥的人最喜歡看到即時成效。作為一個專業的營養師,我認為減肥必須看長遠的效果,百分之95的減肥人士在兩年間,所減的磅數都會自動回來,只因這些人的生活習慣、生活形態、飲食方式根本沒有改變。不少人選擇吃減肥藥減肥,效果可以很明顯的,但是減肥藥不可能一生服用,而且隨著年齡增加,新陳代陳減慢,減肥藥就不能產生絕對的效用。」
  「許多往見營養師的人,都認為營養師的價值,就是設計一份餐單,卻忽略了餐單不過是營養治療中的部分,就是營養師為你設計了一份30日的餐單(通常是3至7日),也沒可能一生人跟著這個餐單去進食。」
  「怎樣才算是好的餐單?好的餐單是根據我們現時的飲食習慣,減去一些對健康無益的東西,而又不易覺察的,從而達到減肥效果。怎樣是一張壞餐單?就是世界通行的,無論甚麼人,肥也好瘦也好,高也好矮也好,都是用同一張餐單。任何人如果每天只吃幾塊梳打餅,當然會瘦,但是,這種生活可以維持多久?對身體又有多少壞處?餐單其實等同一件衣服,應是根據不同人來度身訂造。」
  劉立儀認為營養師必須根據病人的情況而調整,不能一張餐單用到老。低於800卡路里的餐單其實對身體是有相當程度的影響,這種低卡路里餐會使人的新陳代謝減慢,身體處於低能源狀態,當回復正常飲食時,便會迅速吸收,肥得更快。一時間可以瘦幾磅的,只是假象,流失的都是水分,脂肪仍然存在。很多減肥餐單都有茶或是咖啡這是利尿飲品,所以在根據減肥餐單減肥時,會一直排水,感覺上便好像很有效。

營養師的意義
  社會的錯覺,把營養師標榜為減肥的工具,但營養師真正的價值並不是幫助肥胖的人減肥。
  「其實營養師可以透過飲食方法為許多病患者控制病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等,飲食治療是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我最反對一些不需要減肥的人去減肥,這些人本來已經在一個理想體重範圍內,可是卻強迫自己少吃,務求達到心目中的理想標準。這是不值得鼓勵的。」
  「有些病人膽固醇有點偏高,卻又毋須服藥,或是糖尿病在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期,這種情況更需要飲食治療。不少人以為只要自己小心飲食就不需要見營養師,雖然不是不可行,但有時卻會連毋須戒的也戒掉而造成營養失衡。腎病患者更需要見營養師,例如慢性腎衰竭,必須注意蛋白質的吸收,免使腎臟負荷增多而加速腎衰竭的情況。另外,血壓高、痛風、貧血等都可以用飲食治療來幫助減緩病情。」
  營養師對食物的認識一定比我們多,但是,會不會因此而造成心理上的負擔,每次吃東西之前,都會計算一下食物的卡路里。
  「我倒沒有這種慣性,就是我認識的同行也不會。吃飯時會留意菜要多一點,肉類不太多,煎炸食物少一點,但從來不會刻意去計今天的卡路里是不是超額了。而且,卡路里是一個很表面的減肥道具,卡路里的多少不能代表飲食是否均衡。」
  「不過,吃得清淡就是最好的減肥方法,人的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飲食習慣亦然,外出吃飯最好是點菜時不要太多,或是點菜時蔬菜與魚要多些,吃不下不要勉強,不要抱著怕浪費的心態,否則只會愈來愈胖。」
  現代人對營養不是一無所知的,要詳細了解食物的價值,大可以買本教科書作參考,但營養師所扮演的是一個教練的角色,鼓勵和支援病人,使病人在飲食治療中適應,為他解決問題,從而改善健康,才是營養師的真正責任。


文章回應 (2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