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麥國風(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
《醫.藥.人》 第 20 期
自2002年11月底急症室實施收費以來,醫院管理局只公布首4天求診人次的數據,首日跌幅18%,之後逐漸回落至第4日的1%。以威爾斯親王醫院為例,求診人次首日下跌28%,次日跌幅已收窄,隨後兩日反而平均上升7.5%。
這種情況可說是不幸被筆者言中,收費非但未能有效防止濫用急症室,還有可能引發另一種濫用行為,即「付出部分成本式的濫用」。筆者多次強調要防止誤用或濫用急症,不能單靠收費,必須多管齊下才能見效。
弄巧反拙
急症室收費100元,相對成本價570元而言,仍是十分便宜,而且來者不拒,服務質素佳,所以難以有效地防止誤用。反之,收費可能引致另類濫用,因為對一些非緊急而本身又有能力付錢的病人,他們會抱著「消費者至上」的心態,對服務質素要求大大提高,例如對藥物的質與量要求,較短的輪候時間等,務必增加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壓力,恐怕只會弄巧成拙,反而影響服務質素。
要防止濫用或誤用急症室服務,當局應提供更多醫療服務讓病人選擇。門診部的成本約是急症室成本的一半,當局可考慮在急症室附近設立24小時門診,以疏導急症室人流。改善公私營醫療失衡更是刻不容緩,醫院管理局應制定有效的機制,例如在急症室顯眼位置貼上標語,提醒市民善用及勿誤用急症室,並主動提供夜診醫生和私家診所資料給市民,鼓勵和轉介他們到私營醫療機構求診。
私營醫療機構始終有其優勝之處,只要檢討現行制度,例如提高收費透明度及提供合理的價格,不難吸引一些有能力而又願意付出的病人,屆時收益必然會提高。公私營醫療服務如能互相協調得宜,不但對雙方有利,更能惠及市民,達至三贏局面。
推廣基層教育
此外,政府要加強學校和社區的宣傳教育,讓市民明白他們有權利享用公眾設施之時,也有義務善用公帑。當局同時要教導和協助市民選擇適當的醫療服務,讓有能力者分擔部分醫療費,培養市民養成正確的求醫觀念,減少誤用急症室的機會。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當局要及早透過基層健康教育推動市民留意日常生活習慣,注重身體健康,減少病發機會,從而減少急症室的使用率和減低醫療成本。
急症室是救急扶危,拯救情況危急病人的地方,所以我們更應小心運用有限的資源。當然,市民千萬不能因為急症室收費而延誤就醫,要確保自己得到適當的治療。當局也要對症下藥,推出其他配套設施和合宜的收費制度,相互配合去改善誤用情況。善用資源,人人有責,唯有官民同心協力,問題的癥結才有望解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