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移植已被確定為治療末期肝臟病患最為有效的方法,為垂危的肝病患者及其家庭帶來重生。過去8年,每年在香港進行的屍肝移植由十多宗至三十宗不等。要使肝臟移植手術能順利及成功進行及完成,除了專家的努力、醫療體系及服務的配合,最重要的是熱心市民死後捐出肝臟,遺愛人間。
捐贈器官 港人保守 器官捐贈者必須是腦幹死亡者,即是指死者的大腦已喪失維持呼吸、血壓、心率和其他身體機能的中央調控功能。醫生會在兩段不同時間為捐贈者安排有系統的腦幹死亡測試以證實腦幹功能是否喪失。此外,醫生必須核實器官捐贈者的血液和組織是否與接受移植的病者脗合和器官捐贈者的臨床狀況是否適合後,才決定為該病者進行屍肝移植手術。 多年來,醫管局採取積極的態度支持肝臟移植服務,問題的核心是屍肝嚴重不足。據醫管局資料顯示,適合捐出肝臟的腦幹死亡個案中,只有兩成最後會捐出肝臟。與外國相比,香港人死後捐贈器官的態度仍然保守,西班牙每一百萬人口中有34人會捐肝;美國人有22個;而香港有4個。
活人捐不及死人捐 在缺少屍體器官捐贈的情形下,近親活體器官移植成為另一種拯救生命的出路,但是醫生一般都不鼓勵活體器官移植這個方法,因為手術涉及兩個人,有一定的危險,況且還要血液及組織脗合作移植,機會不高。因此屍肝捐贈仍是最好的方法。但傳統的全屍觀念在中國人的社會根深蒂固,阻礙器官捐贈的推展。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積極推廣器官捐贈,包括透過教育及宣傳,讓社會人士進一步接納器官捐贈的理念,令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 醫管局一直聯同政府和其他社區團體致力向市民大眾推廣器官捐贈的信息,包括:與大眾傳播媒體合辦特備推廣活動/節目;在門診廣泛派發推廣小冊子和器官捐贈卡;在大專院校和商業機構舉辦研討會和推廣活動;為醫護人員舉辦有關器官移植和器官捐贈的研討會;在公立醫院向病人和其家人派發器官捐贈卡;安排傳媒採訪負責進行器官移植的外科醫生、器官移植受惠人和捐贈人的家人等活動。醫管局會繼續推廣及呼籲更多熱心人士死後捐贈器官,以拯救更多末期病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