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40 期
傳說古代神話后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藥,古代服丹藥以求長生雖然沒有確切的記錄,但唐李商隱《嫦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偷吃後便飛奔到月宮,成為月中仙子。李白的《把酒問月》詩:「白兔擣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嫦娥便成為人因濫藥而歸天的始祖。
帝皇錦衣美食,呼風喚雨,當然想永享榮華,更妄想脫胎換骨、長生不老,夢想「作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秦皇、漢武好神仙、長生之術,晉哀帝、唐憲宗、唐穆宗等都因服食丹藥中毒而死。
前世今生──濫藥輪迴不絕
濫藥的簡單定義是: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依賴不適量藥物的影響力,以達至人體生理、心理不正常的狀態,便是濫藥。近年禁毒處公布濫用精神藥物人數已接近6千關口,當中約5成是21歲以下,但中文大學臨床實驗及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估計,本港約有14萬名成年人曾濫用精神科藥物,遠超禁毒處公布的結果。濫藥的目的可分為以下兩大陣營:
第一類:濫藥為求解脫
濫藥與生活方式及生活滿足感有關,以一般學歷較低的年輕人來說,沒有特別的工作技能、自信心不足、欠缺社交技巧,正是青少年濫藥的普遍特質,他們有著共同或相近的特性,在失業率高企,經濟低迷的社會環境下,加上難找到工作,生活於物質匱乏中;工作沒有滿足感;不如意的愛情挫折等,不難使生活態度不積極,失業的年輕人,經常涉足娛樂場所,容易受誘惑而染上毒癮。濫藥行為的深層根源是讓自己脫離現實,讓濫藥時達至接近死亡「非死、非非死」的境界,心靈好像跑到另一空間去面對問題的心理狀態,目的只求一刻紓緩,尋找一個妄想解脫的方法。
第二類:濫藥為找回「自我」
現今社會價值觀追求物欲享受與往昔無異,這些價值觀愈來愈根深蒂固,近來潮流要美白瘦身、豐胸、翹鼻,令很多女士趨之若鶩,更不惜使用藥物和手術讓自己符合主流審美觀;於是人們為表現「自我」而濫藥,「我相、人相、眾生、壽者」無一不為追求「自我」而走險──為美貌而濫藥,為性能力而濫藥,為考試表現而濫藥,為運動奪標而濫藥。這些都是個人和社會價值觀,很難譴責,服藥只為找回「自我」,也造成濫藥,甚至染上毒品的藉口。
回歸自然生活
綜合來說,人們最終以追求「長生」、「自我」、「離苦得樂」、「幸福感」作為濫藥的目的,只利用藥物的生理作用,來治療或矯正心理和社會問題,有人覺得使用藥物可以成功追求幸福美滿,有人則是不吃藥就無法擺脫足以致死的絕望感。佛家說:「人生八苦」中以「求不得」為最苦;道家更明顯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指的一切心欲、物欲皆是心理、意識所造。要活出一個完整人生的步驟,必須改變及矯正心理問題,治療濫藥應從了解自我內在的情感、欲望、渴求為開始,令生命圓滿。現代人並不期望從神、真理或其他外在的道德框架找著生命的意義,較容易得到生活假象是選擇濫藥,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回歸自然生活才是真正的解脫?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