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SARS過後的醫療體制處境

< 上一頁
資料提供:醫院管理局
《醫.藥.人》 第 37 期

2004年5月9日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舉行的「2004年醫院管理局研討大會」,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何兆煒醫生在會上致辭,揭示SARS後醫管局將以社區為本的醫療新模式,本篇僅將重點撮錄。

  從SARS所汲取的痛苦教訓,就是傳染病仍會捲土重來。我們察覺到香港所處的地理位置,出現傳染病殊不稀奇,從一百年前的鼠疫至1968年的香港流感,1997年的H5N1以至去年的SARS,我們無從預測下一個浩劫會在甚麼時候和以甚麼形式出現。剛成立的衛生防護中心在加強疾病監察、感染控制及為疫症重臨作好準備等方面的工作,尚有一段長路要走。
  連續三年,醫管局都錄得赤字。人口老化導致服務需求日益增加,我們年輕的醫生對事業前景感到沮喪和不明朗,嚴厲的節流措施仍未能跟上每年數以億元計的削減撥款。此外,醫管局還須為新疾病的出現作好準備,導致可動用的資源和實際開支的差額,愈變愈大。即使前景迷惘和不肯定,我們仍需審慎檢視目前的運作,特別是局內和局外環境的改變,對我們帶來的影響。目前,是我們重新深入作出全盤考慮的時候,而新的挑戰會為我們帶來新的機遇。

新機遇
  SARS後,我們取得了相當多的突破。社會人士對公共衛生日益重視,並深深認同公營體系必須以保障巿民的整體健康為首要任務。醫管局在既有資源下進行界定服務優次的工作。SARS令我們這項工作更加迫切,因為可供其他病人使用的病床數目相應減少。疫症過後,我們加強了裝備,以應付可能的傳染病爆發;在病床之間預留足夠的空間,以預防感染散播。
  醫管局和衛生署的圍牆逐漸消除。過去我們爭論應否為公共衛生改向衛生署投入更多資源;而現時我們則見到衛生署和醫管局一同在這方面投入本身的資源。SARS過後,醫管局和衛生署共同借調員工以成立衛生防護中心,合作和溝通遠較以前緊密。合作的下一個目標,將會是以市民健康為本,針對非傳染性疾病,例如癌症、心臟病、糖尿病、抑鬱症等推動防護工作。隨之而來的,將會是醫護人員培訓和職業發展的重新定位。
  SARS危機亦促進了醫管局和私營機構更緊密的溝通。局方曾就SARS、感染控制、個人防護裝備、應變規劃,以及危機期間的合作等方面,與私營機構分享信息,並進行了有建設性的討論。一些私家醫院亦已承諾再有疫症出現時,向公營機構提供支援。我們亦已舉辦讓私家醫生有份參與的培訓課程及研討會,公私營合作的空間將可大為擴闊。
  另一項改變出現於醫管局的內部管理。同事希望職員管理、資源及物料供應,甚至病人治療等各方面能得到統一和管控,與目前的整體路向和醫管局大會的思維不謀而合,同時亦切合當前的緊絀財政環境。
  SARS加強了醫管局總辦事處的多項功能。在疫症期間迅速設立的e-SARS系統,為管理決策及接觸追蹤提供及時的寶貴信息。因為這個系統的成功,政府現已撥出資源發展一套兼容公私營資料的傳染病資訊系統。其次,醫管局總辦事處已透過收集各醫院的重要臨床信息、匯集全港專家意見以達成共識,又頒布本地和海外的指引,協調研究項目,大大擴充了疫症期內支援臨床治理的角色。

朝新路向邁進
  我們的撥款會比前更少,而這個情況在其他公營部門亦普遍存在。有人會把希望放在增加收入的措施上,我們會積極探討這方面的可能性。我們會研究在醫院內招登廣告、出租地方、向外提供顧問服務,以及舉辦收費培訓課程的可行性。此外,並會探討合作計劃,包括醫療服務、支援服務,如膳食供應,以及資訊科技服務等方面。
區護理模式
  以社區為本的護理並非新事物,但這方面的力量到最近才逐漸凝聚。醫管局在幾年前,已開始轉移以地理區域劃分的醫院聯網管理,配合一個以人口計算的內部資源分配新制度。去年,我們自衛生署接管了所有普通科門診診所。政府的全面政策,是最終會由醫管局負責所有直接服務的提供。因此,醫管局的工作,將不會僅限於醫院。
  事實上,我們已經為這個以社區為本的轉移作了充分準備。過去幾年來,我們已加強了以社區為本的醫療隊伍,包括社康護理服務、社區老人評估小組、社區精神科小組及最近的安老院到訪醫生計劃。此外,我們亦已開始投入適當的資訊科技資源,以支援社區的持續護理服務,形式包括擴展臨床醫療管理系統至普通科門診診所、為一些安老院提供遠距醫學服務、為社康護理服務和社區老人評估小組配備手攜電腦儀器,以及與私家醫生合作發展共享醫療記錄先導計劃等。
  醫護人員的培訓路向亦有重大改變。我們已大大擴充了家庭醫學醫生、社區專科醫生、老人科及社區兒科醫生培訓的比例。最近,婦產科醫學院亦正研究開設社區婦科的附屬專科。專職醫療職系方面,我們推行了一個「社區康復治療師」先導計劃,並取得很好的成績。
  社區內醫護服務單位與醫管局在醫療和資訊方面的聯繫,以及局內接受過社區醫療培訓的人員都遠較以前為多。這些臨床人員中,很多最終會轉入私營機構,但始終仍會保持對公營體系的認識。於社區或在我的構思中,未來醫療體制會是一個以當地社區為本的網絡,在公私營醫護提供者的緊密合作下,共用資訊平台、共享臨床常規。醫療服務提供的地方可包括日間護理中心、外展小組及獨立診所,輔以醫院內的診斷設施。負責的醫生由普通科及專科醫生組成,他們足以應付大部分的情況,特別是慢性疾病及可以在日間醫療的環境下進行無需住院的日間手術。醫院則主要保留作複雜程序、深切治療、創傷及急症之用。

量度表現
  我們正計劃以一籃子疾病的醫療過程和成效作為量度基礎。藉著局內醫療信息學的發展,我們漸漸可更準確地進行這方面的量度。必須強調,關鍵並不在於資訊技術而在於疾病管理的概念,即對疾病由始至終的整全治理,以及遵守各方協定的臨床常規。同樣,臨床常規的價值並不在於常規本身,而在於不同環節的醫護人員一同參與、協定及遵守常規的過程,務求以最具效益的方式,為病人帶來最大裨益。
  最近,醫管局的中風治理專責小組亦曾檢討醫院的中風治理程序,改善治理中風病人的醫療成效。小組內的腦科醫生和外科醫生最希望推動的,不是他們自己的專科,而是急症室程序、電腦掃描安排、受訓護士、中風病床的設立及復康服務等等。不同專科和界別致力謀求共識,是提升醫療成效的關鍵。
醫護人員
  SARS一役令大家清楚看到我們的醫護人員的質素是冠稱全球。然而,對醫生來說,在他們整個職業發展階梯中,受制於人滿之患。儘管我們已推行各項措施,以增加員工更替率,而過去4年的醫生職位亦增加了近4分之1,但情況仍無顯著改善。醫生人力相對於體制內職位的供求,明顯出現了失衡。
  我們應放眼前瞻,超越醫管局,甚至香港。其他專業進入國內市場已超過十年,惟醫護行業北上仍有困難,但藉著「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情況已有所改變。事實上,憑著醫管局的超卓聲譽及優良往績,國內已有單位與我們洽商輸出管理及醫療服務。我相信大學及一些私營機構已啟其端,這是香港醫學界不容錯失的機會。

總結
  醫管局在過去經歷了無數困難,最艱巨的莫如去年SARS一役。在每次的難關中,誠賴員工的堅毅拼搏、政府和市民的鼎力支持,機構的不斷積極創新和掌握機遇,我們都能一一戰勝逆境。現時,公立醫療體制的持續發展正受到迫切威脅,我們必須急謀對策。縱觀當前的環境因素、威脅和機遇,我嘗試為香港公立醫療體制的未來發展描繪一幅新的藍圖。發展基礎無疑已經建立,但要達至目標,我們在未來數年還須不斷努力。


文章回應 (0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