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殊途同歸的中西醫藥

< 上一頁
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33 期

中醫藥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寶藏,從歷史角度去看,中國醫藥已有數千年的經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雖然中國古時沒有先進的科技環境,但憑中國人的智慧,也有不少科學成就。天文、數學是我國早期的成就。我國古代的文學、科學、哲學是同步發展的,科學也是從文學、哲學的角度一併來研究,所以中國醫學可算是一門從哲學而來的科學。

  中國醫學奠基於陰陽、五行學說和《易經》這些古籍,是認識和解釋自然基本概念的中國哲學。《易經系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產生了中醫的「整體觀念」。 《說卦傳》說:「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离為目,艮為手,兌為口……」,更昭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而中醫的理論變化,也是以《易經》變化概念為依據。《易經系傳》說:「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中變幻錯綜複雜,故有學中醫必須懂《易經》的說法。

中西醫藥殊途同歸
  用近代中國火箭專家錢學森先生的「唯象科學」來形容中醫是最貼切不過的,「唯象科學」簡單的說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正因中醫是哲學中的科學,雖然中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不表示不「真」。中醫觀察人體現象而得治病之道,「象」是工具,所謂「得意忘象」就是中國文化獨特之處。
  要深入了解中國醫學,可從一個簡單的理則開始,歸納為「體」、「相」、「用」三個重點去說。所謂「體」即是宗教家的「神」、哲學家的「第一因」、科學家的「功能」。「相」分為「事相」和「理相」。「事相」是事物的形體客觀表象,「理相」是事物存在的法則、因果的關係。能把握「體」、「相」變化不居的原則,其「用」無窮。中國古代醫學是從「能醫」的本體發展醫藥技術的,它就是把握了這個「能醫」的本體,超越了當代「所知」的能力,掌握了「陰陽變化」、「理、法、方、藥」、「辨證、論治」的「事相」、「理相」,從而使疾病得以醫治。
  中西藥在藥理的角度上是沒有區別的,人體對物質的反應,也分不出藥物是否有「國籍」,不論中西藥的使用,用藥「安全性」是首要,繼而看用藥的「適合性」,主治功能、病因、病機等而應用。中醫藥是從「經驗哲學」開始,是「求真」的方法之一,只是「能醫」的神秘面紗還未揭開,故此近代要發展這門學問,必需要有科學的依據。反觀很多西方科學的研究方法,也是從「Empirical(經驗推測)」而來的,不過西方研究目標是從假設到「求確」,現代西方醫學的研究方式包括「Evidence Base Medicine(實證醫學)」都是先「求確」後歸真,與中國醫學的「辨證論治」殊途同歸。

中西醫藥融會結合是康民之旨
  中西藥可說是同出一轍,西方的「草藥學(Pharmacognosy)」和中藥不同的地方不多,只是不在中醫指導理論下使用。西方醫學從「求確」的角度去研究,注重「實証」的確立,同樣也是掌握「能醫」的本體,這是方法不同,而不是優劣的問題。近代中西醫學所引起衝突的漩渦,主要缺乏互相了解,只要明白「體」、「相」、「用」的關係,把握「能醫」的本體,所謂「藥醫不死病」,治愈是最終目的,這樣看中西醫學,矛盾對峙便會消弭,才能為中西醫學結合創造條件,才能順利銜接得來,融入香港醫療體系,中西醫學的融會結合才是康民之旨。

文章回應 (1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