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Donna
《醫.藥.人》 第 185 期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殺手,每年導致超過1700萬人死亡。9月28日是世界心臟日,世界心臟組織聯會鼓勵市民積極關注心臟健康,及早控制風險因素減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殺手三兄弟」,當中以高血壓患者數量最多,長期處理不善可導致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及中風,嚴重更會導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可能會因心肌缺血令心跳停頓而猝死。
睡眠窒息症與頑固性高血壓
據政府統計署數據顯示,現時全港高血壓患者約有86萬,部分更是頑固性高血壓。所謂頑固性高血壓(Resistant Hypertension)是指患者同時使用三種不同機轉的降血壓藥物(其中必須包括利尿劑)而血壓仍在140/90mmHg之上,或是患者必須使用四種以上藥物才可控制血壓水平。
造成頑固性高血壓有多種原因,研究發現與睡眠窒息症亦有相關。一項本地研究發現超過30%高血壓患者及約有80%對降血壓藥沒反應的高血壓患者均有睡眠呼吸障礙,而睡眠窒息症(Sleep Apnea)是最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陳栢羲醫生指,研究對像為76名正在使用三種或以上降血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為52.2歲,平均體重指數(BMI)為29.6。經過睡眠測試後,其中超過七成患者患有睡眠窒息症而未被確診,41名病人的病情已屆睡眠窒息的中等程度。研究結果反映睡眠窒息症常發生於血壓較難控制的患者身上,與高血壓關係密切。
陳醫生指出,頑固性高血壓與睡眠窒息症相關是因為睡眠窒息症的患者會因為每晚不停反覆呼吸停止而引起氧氣降低,以致醒來時血壓和心跳急速上升。由於晚上不停因呼吸停止阻斷睡眠,血壓反覆上升,最後導致在日間都出現永久性高血壓。多項國際研究指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接受適當的睡眠治療後,可有效降低血壓,從而降低患冠心病及中風的風險。
高血壓與心肌梗塞
控制高血壓對我們的健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因為高血壓是引起心肌梗塞、中風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個危險因子,而急性心肌梗塞更有機會導致猝死。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一種急性心臟病,當血液中的脂肪性物質凝聚在冠狀動脈血管內壁時,會使血管收窄甚至閉塞,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心臟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會出現心臟肌肉缺氧壞死,可能致心跳停頓死亡。
心肌梗塞的病徵
- 胸痛,疼痛會蔓延至左臂及肩頸。
- 惡心嘔吐
- 呼吸困難
- 疲倦、心悸或昏厥。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陳國強醫生指心肌梗塞可分為ST段升高的心肌梗塞(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及非ST段升高的心肌梗塞(N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醫生可從病人的病歷、身體檢查及心電圖判別。由於STEMI有致病人猝死機會,國際指引的救治方法是當STEMI發生12小時內,需給予病人進行血管再灌注治療(Reperfusion Therapy),即是恢復病人心臟血液循環治療。血管再灌注治療包括:
- 溶栓治療(Thrombolytic Therapy),亦即是所謂注射溶血針。
- 直接經皮狀動脈介入術(通波仔)
- 冠狀動脈血管搭橋手術(CABG)
港人忽視猝死風險
根據心肌梗塞(STEMI)的十年趨勢研究發現,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沒有接受血管再灌注治療的最常見原因是病人延遲求醫,反映病人對心肌梗塞的危險性認識不足。2015年本地研究指出,35%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於病發後沒有接受血管再灌注治療,當中逾五成(53%)是因為病人延遲求診(即病發後沒有即時求診),比例與十多年前的同類型研究相若,即是十年以來,香港人對心肌梗塞的風險認知仍無進展。
陳國強醫生指,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病徵是胸痛,患者或會誤以為是胃痛、消化不良,故此容易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呼籲市民要提高警覺,一旦發現症狀應立即求醫,從而獲得及時治療以快速回復心肌功能,減低死亡機會。陳國強醫生認為需加強公眾教育,引起大眾對心肌梗塞病徵的關注,及早診斷及治療對病情有莫大幫助。
處理心肌梗塞的策略:及早求醫→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好好管理風險因素、提高公眾認知是預防及改善心臟病的關鍵。不良飲食習慣、經常坐著不動、吸煙等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只要大家都能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及作出正確的護心防護,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預防。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