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醫.藥.人》 第 184 期
由於近月不少藥房結業,藥劑師就業不及幾年前搶手,近日有建議說要關掉兩家藥劑學院,我想講些掌故供年青後進參考。
話說八十年代初期,法例沒有規定私家醫院的藥房需有藥劑師當值,醫院只用醫生作名義上監管(這是制度上的缺陷),及至已故政府總藥劑師李炯儀引用藥劑條例修改行政規章 ── 所有醫院藥房營業必須有藥劑師或醫生當值,不能以管視角度監管藥房運作。
相信當時李炯儀是用了很大力量來對抗當權的既得利益者,我想強調的一點是,當年建立制度的艱辛。
建立制度是重點
我生肖屬牛,是開荒牛,在我的事業里程裡,每份工作都是替人開荒,直至退休。1979年我從加拿大回港(其時已是加國執業藥劑師),那時香港很少藥劑師職位,我在政府街症藥房當配藥員,薪金是加國的六分一,及後考獲香港藥劑師牌,在政府當代理(Acting)藥劑師。那時覺得私家醫院發展空間無限,在何啟偉(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創會會長)介紹下,轉到荃灣港安醫院當主管藥劑師,但薪酬仍少政府藥劑師一半。當時,我編寫了「藥劑配藥電腦系統程式」(其時家用電腦尚未流行,我是自學編寫的),而這個電腦配藥系統卻足足用了二十多年才引退。
我想說的是,「電腦」只是工具而已,重點是建立有系統的配藥程序!電腦落後需要不停更替,為甚麼這「配藥系統」可用二十年呢?答案是:恆常運作是因制度的確立,不能因電腦而報廢。
改變才有出路
中文大學藥劑學院的成立並不是無中生有的!要藥劑專業發展必須成立大學藥劑學院,這是前人為培訓本地藥劑人才建立的基地。部分相信改變制度才有出路的藥劑師曾經要求「醫藥分家」(其實「醫藥分家」對失業的藥劑師來說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然而,當時政府回應說:不能醫藥分家是因為藥劑師不足。
「藥劑師不足」與「醫藥分家」是雞與雞蛋的問題,那時候確實沒有足夠藥劑師人數跟政府討價還價。現在藥劑師數量多了,開始出現職位短缺了,政府又如何呢?我們又如何呢?解決方法就是關掉兩家藥劑學院?
大學藥劑學院是培育藥劑人才的基地,不能讓它關掉!沒有大學藥劑學院,便沒有新一代年青藥劑人才,亦沒有影響藥劑改變、推動「醫藥分家」的機會。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