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梁婉媚(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中醫師)
《醫.藥.人》 第 157 期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構造,卻也是在下肢中,最早及最常受到退化影響的關節,一些生活中受傷或是退化性所致的損傷,都可導致膝關節炎症,更可能造成行動不便。
膝關節是人體負重較大的關節,用作支撐整個身體的重量和下肢活動。日常活動如步行、上落樓梯,又例如打籃球、踢足球等劇烈運動,均需依賴膝關節正常的運作才能得以進行。所以膝關節一旦出現問題,例如扭傷,不但會帶來痛楚,嚴重的還會造成行動不便;而對運動員來說,膝關節受傷更有可能是導致提早「退休」的原因。
由此可見,膝關節豈不是比黃金還要貴重?
造成膝關節疼痛的病因有很多,退化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原因。一般長者常會有膝關節退化引致的痛症,除了退化,肌腱發炎、膝關節的位置不正確、長期勞損、意外、運動創傷等,都可以導致膝關節疼痛。今期主要介紹意外、運動創傷所致的膝關節疼痛,其中最常見的內側副韌帶損傷。
膝關節結構
膝關節結構複雜,除骨骼外,還需有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支持才能使膝關節穩定。膝關節的前方有股四頭肌,後方有膕肌及股二頭肌,內外側各有一條副韌帶,而在關節之內又有交叉韌帶,在古代,膝關節被稱為「筋之府」。
由於膝部所受的槓桿作用大,易受到扭拉作用而傷筋,在臨床上以「膝部傷筋」多見。一般來說,運動受傷多會引致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的內側及外側各有堅韌的副韌帶所附著,是膝關節組織的主要支柱。內側副韌帶起於股骨內髁結節,上窄下寬呈扇狀,與內側半月板相連,下止於脛骨內髁的側面,防止膝外翻。外側副韌帶起於股骨外髁結節,呈條索狀,下止於腓骨小頭,防止膝內翻。膝伸直時,膝或腿部外側受到暴力打擊或重物壓迫,迫使膝關節作過度的外翻動作時,可以發生內側副韌帶拉傷、撕裂或斷裂等損傷。
內側副韌帶損傷診斷
運動期間或運動後產生之膝部疼痛,如何診斷是內側副韌帶損傷,還是一般較輕微的肌肉拉傷或過勞?中醫師一般會依據以下症狀及檢查作為臨床診斷要點:
1. 有明顯外傷史
── 運動時發生碰撞或跌倒等意外。
2. 疼痛明顯 ── 膝部內側腫脹、疼痛,壓痛明顯或有瘀傷。
3. 膝關節屈伸功能 ──
有活動障礙,且疼痛加劇。
4. 有明顯壓痛點 ── 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壓痛點多在股骨內上髁。
5. 側向試驗陽性 ──
檢查側向試驗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內側副韌帶受損,部分撕裂時,在膝伸直位置小腿不能作被動的外展活動,而且膝內側疼痛會加劇。
6. 檢查 ──
使用X光或核磁共振檢查,可作進一步確診。
內側副韌帶損傷治療方法
內側副韌帶損傷有不少的治療方法,有理筋手法、外敷及內服藥物、針灸、固定及功能鍛鍊等。可因應不同時段及病情,選用適當的治療方案。臨床上多採用綜合的治療方案,達至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及減輕痛楚,以促進康復的目的。
48小時冷熱敷不可混淆
1. 損傷在24小時內,可自行局部冷敷,促進止血,以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
2. 24-48小時之內,可自行進行熱敷,以改善血液循環。
早期治療:宜祛瘀消腫為主
中醫師治療內側副韌帶損傷,早期一般行理筋手法,初診時予伸屈膝關節,以恢復輕微之錯位,並可舒順蜷曲的筋膜(中醫師行理筋手法不宜多做,也不宜使用重手法,否則可能加重損傷),再配合內服中藥,以活血祛瘀消腫為主;加以局部外敷消腫止痛膏,可提升治療效果。
早期中醫師也會採用針灸治療,取阿是穴(受傷內側副韌帶附近的壓痛點)及行經膝關節附近的經絡取穴;手法以瀉為主,但不會施行重手法,以免加重損傷。針灸治療可疏通經絡,舒筋祛瘀止痛,對韌帶等軟組織損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後期治療:溫經活血,壯筋活絡
可內服中藥,或配合局部外用中藥熏洗患處。在後期,中醫師的理筋手法會適當地加重,於患處按摩,配合局部熱敷。針灸治療,仍以膝關節附近循經取穴,手法以補為主,可結合艾灸,達到溫經通絡的療效。
功能鍛鍊及護理
腫痛減輕後,根據患者的復元情況,一般2-3星期後,可進行功能鍛鍊活動,例如股四頭肌舒縮鍛鍊、膝關節的屈曲活動。
休息恢復
早期損傷時,患者應盡量臥床休息,避免進行負重或劇烈活動。步行時,應扶杖行走,以減輕膝關節的負重。後期恢復時,可佩帶護膝套,加強保護膝關節及減輕走路時的震盪。內側副韌帶損傷嚴重者,如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應根據具體情況或應考慮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預防膝內側副韌帶損傷
- 運動前,要作充足的熱身活動,特別是四肢關節。
- 運動時,應佩帶護膝以作保護。
- 恆常可定期進行上述的膝關節功能鍛鍊,以強化膝關節的肌腱組織。
擺脫「頭痛眩暈」中醫健康講座 日期:2014年6月22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12時30分 地點:九龍觀塘翠屏道17號(觀塘社區中心禮堂) 講者:謝冠鴻(註冊中醫師)、許佩娟(註冊中醫師) 內容:頭痛眩暈的成因及治療方法及中醫義診(名額:12位) 費用:免費 查詢及報名:2172 0721(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
網址:www.ucn.org.hk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應諮詢註冊中醫師。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