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王永漢談自然療法

< 上一頁
撰文:Donna
《醫.藥.人》 第 31 期

在西醫為主流醫學的制度下,除西醫之外,其他醫學都會被歸納為「另類治療」,甚麼是另類治療?簡單說,就是不是以西醫西藥為治療手段。其中包括我們中國人甚為熟悉的中醫,和我們不太熟悉的--自然療法。

  自小移民到加拿大讀書生活的王永漢博士,7年前重回這個他出生的地方,對於自然療法在香港尚稱不上「流行」,他認為是宣傳不足之故。
  「從加拿大回港7年,我一直做推廣自然療法的工作。這幾年,隨著學會成立,認識自然療法的人已經多了。其實,所有人都關心自己的健康,我認為香港是可以接受自然療法的。」
  「香港很特別,是一個壓力很大的城市,在這個社會中許多人是情緒上的受害者。娛樂界、傳媒界製造了許多攻擊來增加輿論的興趣。香港人好像很喜歡看是非,背後原因可能是香港人的壓力太大,這是在外國不常看見的現象。」

生命不應只在實驗室
  王永漢十多歲時去了加拿大讀書,那時候的香港傳媒文化尚未發展至今日這般景況,難怪在王永漢眼中,香港是如此「特別」。
  王永漢在加拿大讀遺傳學,後來轉攻自然療法,因為他覺得長期對著果蠅做研究會心理變態。
  「我在加拿大20年,大學時讀遺傳學。每天在實驗室8小時,由早到晚都是研究果蠅,看多了,真怕會心理變態。我的兄弟姊妹裡有不少西醫,而家族也有在新加坡開設醫院,可說是西醫主流派,當年我要讀自然療法,家裡反對聲音不少。」
  「讀書要考慮出路的問題,讀遺傳學的出路一是醫生,一是研究,又或是教書,我認為這些工作都不適合我,我相信與人溝通比在實驗室對著果蠅有趣。而且,我有很多朋友做研究工作做得很出色,他們卻是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做研究的人總是向著諾貝爾出發,廢寢忘餐,日以繼夜。」
  「我認為生命不應只在實驗室內。我以為生命可以分幾個階段,例如讀書、工作,卻不是整天到晚對著一隻果蠅。曾經有段時間,因為把果蠅帶回家中研究,弄得一屋都是烏蠅。」
  王永漢雖然沒繼續他的「果蠅研究」,不過,現在的他仍有參與不少其他研究項目,回港之後,更獲中國政府衛生部委任為部級官員,常要往返中醫藥管理局在深圳的辦事處。

放棄醫科
  王永漢讀書的時候一直以入醫科為目標,後來讀自然療法,卻是由於對癌症的體會。
  「我的父親是癌症病人,肝和胃都有癌細胞,那時候治療癌症和現在可能不相同,不過,都是要住進醫院裡做化療。我看見父親很辛苦,當年我和家人去探他的時候,那裡圍著的都是癌症病人,周圍的氣氛很絕望,全都在等死。那時我雖然只得12、13歲,但我察覺癌症是一個沒有出路的病症。」
  「在大學讀書,本來是一條心讀醫科,後來卻讓我找到一科叫做自然療法的科目,我很信服它的理念。當時自然療法在加拿大並不流行,有做這科的人卻沒有這科的學校,只有一些來自歐洲和德國的自然療法醫師。」
  「大學畢業後我有很多選擇,我的一個兄弟去了英國讀醫科,而我本來打算到美國讀醫,因為我一直想在癌症這個科目中研究,自從我認識了自然療法的理念後,我認為這是一個醫學的革命。」
  王永漢覺得現在的疾病大多是慢性病,在醫院的病人都是高血壓、糖尿病、哮喘,這些病雖然有藥物可以控制,卻不能根治,他認為這對病人來說,只是拖延而不是治療。
  「因為我對自然療法有興趣,在讀這科之前,我和那些醫師和病人都分別傾談過,發覺接受治療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患了慢性病,經過診治後,病人都有好轉。我覺察慢性病是因為兩個原因引起,一是污染,另外是營養不平衡,我們吃得太好和太多精製食品。」
  王永漢說,人類的食物應該包括很多新鮮的蔬菜,過量脂肪質與過量精製食物會催使人類老化,而我們吃的植物性物質又太少。
  「在自然療法的科目中,幾乎甚麼都要讀,甚至連肥料都要認識。現在因為大量用化肥,植物更早開花,果實也更大,但食物卻未必有營養。有時切開一個外表看來還有點生的芒果,會發現內裡已經熟透,這是因為含磷太高的關係。吃這種食物,根本沒可能取得任何營養。」
  「所以,如果能真正改善病人的食物,病人的情況是可以好轉的。」
  看了這些不同的理論,王永漢放棄了醫科,飛到加拿大的多倫多,因為只有多倫多有唯一一間自然療法學院。當王永漢入學的時候,自然療法在加拿大尚未被認可,但他畢業時,加拿大政府已經承認了自然療法。原因是很多住在多倫多的老人家都崇尚自然療法,支持自然療法獲得正式註冊,在很短時間內,自然療法就在加拿大議會獲得通過。
  畢業後,王永漢在母校中從事教學工作,入讀的學生通常都擁有博士學位,甚至有西醫就讀,也有專科醫生和牙醫。

重返香港
  王永漢在加拿大執業,本來如魚得水,回來香港發展,中間倒有段故事。
  「有個病人的親戚到了加拿大,找我到香港為病人治療。我返到香港後,感覺相當好,那時的香港很有活力很特別,24小時都有東西吃,大的店舖關門後,小販就出來叫賣。」
  「而且香港人辦事的效率很高,我是因為那個病人才回港的,但是隨身沒有帶備大量藥物,其中有一些藥物必須要到德國訂購,也有些儀器必須到外國買,誰知第二天病人的家屬給我電話,說已經派人去了德國買藥,兩天之後,我要的藥物就已經在眼前。這種效率使我十分驚異。」
  「加拿大的人節奏慢,而多倫多的天氣實在冷,生活比較悶。我經常的活動是租一些影帶回家,不是看,而是聽,一邊聽一邊看論文。那個時候我看了許多論文,積聚知識。」
  王永漢選擇留在香港,除了因為香港人的積極與高效率之外,另外還有原因,就是香港背靠中國,可以發展的空間更大。王永漢在加拿大已經學了許多年中醫,對中醫算有認識,不過王博士卻謙稱只能說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已。

細菌論與免疫論
  身為中國人,對中醫中藥就算再不熟悉,隨口也可以說出幾種中藥材;對於西藥,雖然不是醫生,也曉得一兩種西藥名稱;但,對於自然療法,甚麼順勢療法、香薰療法……名目滿天飛,局外人都是看得莫名其妙。
  或許,身為香港自然療法醫學會會長的王永漢,可以為我們提供明確概念。
  「自然療法是一群自然療法醫師和一群西醫共同開始的,以前的醫科學系沒有自然療法。自然療法來源於兩組不同醫生的理論而產生。」
  王永漢說了一個故事,話說有微生物之父之稱的Louis Pasteur和另一位醫生Antoine Becamp對人類與細菌的戰爭持有不同的論點。Louis Pasteur認為不同的疾病是因為感染不同的微生物所造成,所以窮他一生,致力於研究在面對感染的過程中如何消滅細菌。而Antoine Becamp則相信一個人會否生病,身體內的環境狀況比外在狀況更重要,更認為應該注重人類內部的免疫能力,以防止疾病發生。這兩位出色的醫生分別致力於細菌理論和自體防禦免疫理論的探討,醫學的路線也循不同途徑發展。
  「當時認同細菌理論的是西醫,而認同免疫療法的則是自然療法醫師,兩派從此劃分。隨著細菌理論得到不少研究支持,且當時正值傳染病流行年代,細菌理論一直向前發展,自然療法反而得不到廣泛認同。大戰之後,自然療法在歐洲復甦,然後傳去美加等地,甚至全世界。」
  「我們現在常說的健康產品,就是自然療法醫生所發明的,針對慢性病患者。在歐洲,如果病人住院,醫院會讓病人選擇用西醫或是自然療法,或是兩者合用。自然療法在歐洲有一定地位,我希望在香港也同樣可以推展。」

藥物哪裡找?
  中醫用的草藥是以臨床為指標,哪類藥可以治哪種病;西方醫學用藥注重化學研究與科學數據;自然療法則有其另一套用藥準則。
  「自然療法用的是Case Study,研究一些古老的民間驗方,例如某一種草藥相傳可以用在某種病,而且沿用已經很多年,我們就會用同類的草藥與同樣的病症來做實證。使用草藥治療在歐洲已有很長歷史,在外國,因為中醫是被納入自然療法之內,所以,很多中醫的古方都成為自然療法的研究。也許有人認為自然療法不夠科學化,不過卻不能否定其效果。另外,自然療法也使用能量醫學(Energy Medicine),能量醫學是地球上任何物質都可以成為藥物,在歐洲流行的同類療法就是能量醫學。能量醫學的藥物在德國和法國較為多見,而美加一帶則注重用健康食品作製劑。」
  「自然療法的藥物最常見是營養品,這些藥物都是被監管的自然療法藥物,不是我們在街上隨手可買的營養補給品。不過,要買這些自然療法藥物卻需要透過自然療法的醫師才可以購得,街上藥房是沒有售賣的。」
  市面上不少美容院宣稱提供自然療法,為市民介紹健康食品,這種自稱懂得自然療法的人,數不在少,王永漢希望立法會能早日通過註冊自然療法,除了保障業界,也保障市民。

後記
王永漢博士是個很健談的人,
除了醫療之外,上至軍事,下至傳銷,都可以侃侃而談,
可惜訪問時間無限,篇幅有限。
王博士十分希望香港人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療法,
當然,一個短訪問,不能記錄自然療法的全豹,
卻不知讀者對這個不熟悉的醫學範疇,
是否有了一點概念。


文章回應 (3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