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麥國風(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
《醫.藥.人》 第 17 期
「身體髮膚,受諸父母」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很多港人都希望死後能保持完整的遺體,視捐贈器官為禁忌。因此,每一個捐贈的器官都是極之寶貴,一個都不能浪費。可惜,月前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因資源問題,導致浪費了一個可作移植的肝臟,引起各方猛烈的抨擊。
事件引發出醫院管理局與轄下兩醫院在移植器官的機制下實有急需堵塞的漏洞,也造成各界對器官捐贈的擔心與失望。
各界震撼
瑪麗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為本港目前可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的公立醫院,凡威爾斯親王醫院未能使用捐出的肝臟,都會轉交瑪麗醫院使用。而公立醫院處理的肝臟捐贈數目,亦由1997年的15個增至2001年的60個。惟本年6月,威爾斯親王醫院管理層因資源問題,建議院內肝臟移植小組本年度每月只可進行一宗肝臟移植手術。而6月中有垂危病人慷慨地同意於死後捐出肝臟時,威爾斯親王醫院以已使用了該月的肝臟移植配額為由拒絕接收,當時瑪麗醫院正值進行另一宗換肝手術,以致該肝臟最後被棄掉。
事件發生後,隨即引來各界高度的關注,譴責醫管局及有關醫院在移植器官機制及行政上的失當。雖然醫管局迅即取消有關配額制,但事件的出現已令普羅大眾深深明白到醫管局在資源緊絀下衍生出的問題。而是次事故更震撼了社會各界的心靈,因為器官被棄不單扼殺病人生存的機會,還令市民對公共醫療服務失去信心,令等待肝臟移植的病人痛心,更會損害捐贈者家屬及有意捐贈器官人士的信心。
資源緊絀導致錯誤
醫管局當務之急,便是如何鼓勵市民繼續支持器官捐贈。其實,負責器官移植的聯絡主任必須向垂危病者及其家屬解釋,他們所承受的壓力非筆墨所能形容。我們應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的專業精神予以表揚。市民大眾亦應欣賞病人家屬能打破傳統的觀念,本著造福人群的理念而支持器官捐贈。而醫管局更應與其他部門及組織多鼓勵捐贈器官,讓市民明白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各方的貢獻及支持,正正為器官受益人提供一個延長生命,重拾健康生活及提高生活質素的機會,好讓他們重投社會並對社會作出貢獻。
歸根究柢,這次不幸事件的出現是由於資源緊絀。所以醫管局應確保轄下醫院在資源調撥上達到共識,並尋求開源節流的方法,確保不會因資源不足而發生不幸事故。而且,肝臟移植的輪候機制更應如衛生福利及食物局於8月底提交文件中所提,及早落實並設立中央輪候機制,讓肝病病人有均等機會接受移植。希望醫管局在這次失誤後能痛定思痛,不要再白費捐贈者及有關專業人士付出的一番心意及努力。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