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蘇曜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129 期
近來雙非孕婦、名店歧視及孔門後人的言論 ── 一邊罵香港人不是人,一邊卻強要做香港人、佔取港人孕婦利益的態度,挑動了香港人和內地人的對立情緒。如不能好好撫平,恐為社會造成更深怨氣。
在香港,任何人若遇上意外或急症,醫護人員都會盡全力救治。
同樣,當我們身處外國時,都希望在有緊急需要時,當地的醫護人員亦一樣全力救治我們。
近日雙非孕婦闖關,把香港鬧得滿城風雨,卻竟有評論要求醫護人員作為把關者,堵截雙非嬰兒的出生。這種論點毋疑是不分是非。
醫護人員的價值
作為醫護人員,最重要的責任是提供最佳的服務予患病者。還記得在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的醫護人員謹守崗位,與從電視所見的國內情況
──
醫護人員從醫院裡逃跑出來的畫面相比,香港醫護人員的專業精神就能充分地顯露。這種冒死也要謹守本分,就是我們香港的核心價值。我們不應為求方便,推倒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要解決雙非孕婦問題,必先由人口政策做起。
究竟這些嬰兒,我們應否把他們看待為未來香港的新力軍?教育、醫療和住屋會如何配套?
如何把這些嬰兒定位?當局應盡快檢討跟進。
減少對立情緒
另外,更要保障本地孕婦可以獲得足夠合適的婦產服務,不能因為當局把關不力而影響本地孕婦所應得到的生育照顧。這部分可積極與私人市場的服務提供者合作,讓本地的孕婦有充足的產前檢查和分娩服務。記得一年多前,本人的太太到公立醫院作產前檢查時,醫生都叮囑她自行到私家醫生處作超聲波檢查。
現時,社會瀰漫著一股敵視內地人的情緒,當局應設法疏導而不應再加深這種矛盾,盡快為本地孕婦提供充足服務,讓本地孕婦的訴求得到正視和解決,減少兩地人民的對立先為重要。
當局應盡快拿出短、中、長期的方案,切實地回應市民的訴求。去年財政司花一大筆錢來博取市民的掌聲,若這筆錢改為投資未來,為長遠的人力資源發展打下基礎,使香港變為一個能吸納各地精英的城市,香港才有無窮盡的生氣
── Our city will not die。
寄望未來的行政長官可保持並發展香港的優勢,讓香港成為中國一顆明亮的珍珠。
編按:「雙非」:指父母均不是香港人 |
文章回應 (1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