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管理疼痛

< 上一頁
撰文:Kit
《醫.藥.人》 第 118 期

那些不曾被痛症纏擾的人不會明白痛症所造成的困擾,痛症除了影響日常生活,亦影響工作,降低生產力。世界衛生組織發現慢性痛症嚴重影響病人生活。了解痛症來源,管理疼痛,才可免受痛症支配。

  「痛」,是一個很個人的感覺,每個人對「痛」都有不同感受或不同形容,有些只是被輕輕割傷都會痛得哇哇大叫,也有些人受傷血流如注時仍面不改色。可以說,每個人對痛的承受能力都不盡相同。
  一般而言,一次性受傷的痛楚對人的影響較小,而長期痛症不但痛楚難忍,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影響亦較深遠。長期痛症,亦即是慢性痛症(Chronic Pain),在人類壽命愈長的現世代,出現的機會愈高。最常見的慢性痛症是由退化性疾病或是肥胖所引起的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其次亦有因意外、勞損或是疾病而導致的關節痛症,而神經痛及關乎免疫系統障礙的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亦是慢性痛症的常客。

慢性痛症的定義
‧痛症持續六個月以上
‧持續發生痛楚,可能時好時壞,卻一直存在。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最見的痛症,一般會在關節軟骨受損後出現,主要影響負重關節,包括髖關節、膝關節及下背部,此外,指關節或是腕關節亦常有因工作關係而出現勞損致病。大部分的骨關節炎都是與年長有關,長者骨關節退化是關節炎的重要成因,肥胖亦會使關節長期過度負重導致勞損。

病徵
‧關節持續痛楚
‧日常活動,例如步行或是上下樓梯會增加痛感。
‧急性發作期會出現發炎、紅腫及僵硬。
‧關節喪失柔軟度及活動範圍減小

治療
  大多數的退化性關節炎是無法治愈及回復原狀的,及早診斷,減低病情持續變差及改善活動功能是常見的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大多會使用一般止痛藥減輕痛楚,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及環氧化酶II類止痛藥物可紓緩痛楚及消除紅腫發炎,亦可以塗搽一些外用止痛用品。用藥時必須小心藥性重複而造成藥物過量。

類風濕性關節炎
  坊間許多人常把骨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雖然兩種疾病都是影響身體的關節,但是病因完全不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治療亦有差異。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是退化性疾病,也不是因為勞損而導致,雖然真正發病原因未明,但醫學界一般相信是自身免疫系統類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襲擊女性,大多數病人於30-50歲時發病,關節細胞發炎引致關節受損變形而失去活動能力,甚至引起殘障。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疾病,炎症可同時侵襲多個關節及身體的其他器官,手指關節和腕關節這些小關節受影響最深。

病徵
‧關節持續痛楚或出現變形
‧影響日常行動
‧紅腫發炎
‧對稱地發生(左右手或左右腳同時出現)
‧晨僵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明顯病徵

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無法根治的,治療策略側重紓緩痛楚及關節僵硬的症狀,保持關節及骨骼功能,防止結構性損壞及變形,維持生活質素。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及關乎免疫系統的疾病,治療選擇需按個人的病況而定,主要是使用止痛藥減低痛楚,亦因應病人不同症狀使用疾病緩和藥物(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若是發炎情況嚴重,或需使用類固醇或免疫系統抑制劑(Immunosuppressants)。
  關節炎痛症必須得到醫生正確診斷,適當地使用藥物才能得到治療效果,一般的退化性關節炎是不必使用疾病緩和藥物,亦不需要免疫系統抑制劑。

神經痛
  神經痛是一種因為神統系統受損而造成的疼痛,神經痛只是一種症狀,可由各種不同的疾患引起,表現與一般組織受傷的疼痛不同。神經痛的症狀有時是不可預期的,患者常會感到難以忍受,非常影響睡眠。造成神經痛症的原因很多,包括中風、脊髓受傷、糖尿病、病毒或細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神經痛可分為周邊神經痛和中樞神經痛兩類。

周邊神經痛
  周邊神經系統受到重要創傷或功能障礙而引致神經疼痛。原因包括:
‧影響神經組織的糖尿病併發症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多發生在患有帶狀疱疹的部位。
‧三叉神經痛 ── 眼、鼻、唇和耳附近間歇性出現的劇痛。
‧壓迫式神經病變 ── 腕管綜合症
‧愛滋病毒引發的周邊神經痛
‧癌症相關的神經痛
‧藥物引起的神經痛

中樞神經痛
  即腦部、腦幹及脊髓受到重要創傷或功能障礙所致,包括:
‧脊髓受傷 ── 直接損傷或由骨骼、軟組織及脊髓周邊血管受損而造成的間接損傷。
‧多發性硬化症 ── 上下肢體多個不同部位出現疼痛
‧中風後痛症 ── 受中風影響部位的神經痛

徵狀
  神經痛由神經系統受到重要創傷或功能障礙所致,徵狀通常被形容為刺痛,亦有人生動地描述為「觸電」般的痛感,而這些徵狀一般會在夜間發生,患神經痛的病人經常會同時出現其他病徵,如抑鬱、焦慮、失眠等。
‧對一般人不會引起疼痛的情況,例如觸碰,病人都會感到痛楚。
‧對觸覺有過度反應,例如衣服及床鋪的接觸都會使病人有痛感。
‧痛覺反應過度,對一般的疼痛會有過度反應。

治療
  神經痛可說是相當棘手的問題,治療神經痛常使用抗癲癇藥物、抗抑鬱藥物、止痛藥及麻醉藥。但有研究發現,神經痛病人一般都認為止痛藥物無法紓緩痛楚,有三分之二神經痛病人不滿意止痛藥的療效,而止痛藥物包括非處方類止痛藥及處方類止痛藥。2005年歐盟神經學會聯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發表了有關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指引,建議可使用抗抑鬱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
  雖然醫學界普遍認為神經痛是徵狀(Symptom),但亦有醫學家認為應更積極地界定為一種疾病(Disease)來治療。

合理地用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疼痛學會統計,每五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有慢性痛症(並不包括癌病所引起),發達國家中有大約30%人口受到某幾類慢性痛症的困擾,與癌症或是心臟病比較,慢性痛症使更多人失去活動能力。美國在治療慢性痛症的支出,比癌症及心臟病的合共支出更高。根據美國國家痛症基金(The National Pain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慢性痛症的損失,包括醫療開支、工時損失及工人賠償,每年估計高達一千億美元。痛症對社會及生產力的影響憑數據可見一斑。
  痛症的影響亦存在於香港社會,有調查發現,香港有八成長者患有慢性痛症,近三成長者的痛症已經持續一年以上。而在530萬成年人口中,受慢性痛症影響的可能超過56萬。由於人口持續老化,預計到了2029年,65歲以上的人士會佔香港人口的20%,慢性痛症的問題只會愈趨嚴重。
  疼痛可能與身體的組織受傷有關,亦可能無關,長期出現痛症容易引起抑鬱、影響睡眠、減低活動能力,影響個人社交生活,由於痛症會影響睡眠,部分慢性痛症病人的體質亦會逐漸衰退。要紓緩痛楚,當然不能不提止痛藥,有些人視止痛藥為洪水猛獸,寧願痛至不能活動,怎樣也不吞一顆,這種觀念其實並不正確。
  凡藥都是毒,只要合理使用,便可以發揮藥物的長處。患者必須明白,有些痛症是不能「自愈」也不能「治愈」的,管理疼痛,減低痛楚對生活的影響才是長期病患者與痛症一起生活的正確態度。

 


文章回應 (0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