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醫.藥.人》 第 115 期
成功的政治家、領袖均具有一個共通能力 ── 都是掌握溝通秘技的高手,都是能夠呼風喚雨,叱吒風雲,達致管治藝術的最高境界!
說來溝通是個有趣的問題,有時我說我的、你說你的,各自都沒有聽對方的話,於是吵吵鬧鬧起來,誰都覺得是對方的不是!不論結果如何,要達到溝通的目的,最低的要求是,你我都要互相明白對方所指!
拈花笑佛
以下是一個不用說話溝通的故事:話說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眾人把一朵金花獻給佛祖,佛祖手持鮮花,一句話也不說,眾人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有大師兄迦葉破顏一笑,釋迦於是開口說:「我有奧妙精深的佛法,能熄滅生死,超脫輪回,擺脫一切虛假表相的形式,我心中之法難以言說,只能以心傳心,現於教外,傳給迦葉。」
這故事出自《五燈會元‧卷一》,從這情境看來,是佛祖與迦葉心有靈犀?還是迦葉誤打誤撞?真是不得而知,也許是文字以外的一種高層次的溝通模式,他們的溝通形式不是語言,更不是文字,而是雙方境界融和貫通,看來是凡人智慧的盲點,也許是個無言的結局!
溝通的障礙
不同的溝通形式都潛在着溝通的障礙,以下的故事剛好與上述故事相反,都是與溝通障礙有關的:
古寺裡有個老和尚,收留了一位補鞋童,一天和尚對補鞋童說:「住持方丈即將回來,看你的樣子,多半都是要你離去,那時我也保不住你,你好自為之吧!」
翌日方丈回來,見到補鞋童,即一言不發,用手掌拍了頭一下。鞋童見到方丈,還來不及招呼,只好胡亂地腳踏一下地回應;說時遲那時快,方丈又拍一下胸前,鞋童看是似懂非懂,無奈地拍一下背;繼而方丈舉起兩個指頭,鞋童也舉起了四個指頭;方丈再攤開手掌,鞋童最後直豎一指,方丈嚇得落荒而逃!
老和尚也奇怪,連忙追隨方丈下山,並問方丈為甚麼要逃跑?
方丈說:「這小童慧根過人。我示意他說:我頭頂三十六天罡,他說他腳踏七十二地煞;我說我胸懷日月,他說他背負乾坤;我說我有亨哈二將,他說他有四大金剛;我說我懂五行大法,他說他曉中庸之道,我自愧不如,不走更待何時?」
老和尚十分驚奇,慌忙跑回寺院,問鞋童是否這個意思。鞋童說:「我看他進來時說要補帽,我說我是補鞋的;他說要用胸皮,我說胸皮貴,會用背皮較便宜;他說兩文錢吧,我說不能,最少四文錢;他伸手示意不光顧,我便給他中指一隻。我也不明他為甚麼這樣小氣,一言不發的溜了。」
眼耳鼻舌身意
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可選取的工具很多,它們都是用作對外界訊息接收與發放的「工具」,這些「工具」同時擁有接收與障礙的功能,可以單獨或同時使用,令溝通變得複雜和難於掌控!
我們用作溝通的器官功能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腦電波、意識、潛意識……。溝通不單是有諸內而形諸外,同時也會受外界環境所牽動,環境與氣味可以影響心情;柔和與雄壯的音樂,會誘發不同的心境;說話的態度表達心境與思維,挑釁性的身體動作或舉動,會用來宣洩心中怒火﹔意識與思智可以產生共鳴,潛意識的溝通,令溝通昇華到另一個平台上!
在溝通進行的過程中,引發的盲點叫障礙,但見浮雲遮望眼,所以有掩眼法、迷術、魔法、幻術等等……,有些甚至主動逃避,採取眼不見為淨,拒絕接收資訊,如此種種,都成為溝通最大的障礙。 (待續)
編按:
《五燈會元‧卷一》:釋迦牟尼佛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付囑摩訶迦葉。」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