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醫.藥.人》 第 108 期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草螢有耀終非火, 荷露雖團豈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魔道之爭 詐偽之始
上帝在未讓人類擁有智慧之前,設下一個場景,告訴亞當在伊甸園裡,除了智慧樹上的果子,其他樹的果子都可以吃。這是上帝給人類的第一個考驗、第一個選擇。亞當純潔無智,當然沒能力考慮到後果!
人類自從在伊甸園選擇吃了智慧樹的果子後,開始懂得分善惡,知羞恥,受生、老、病、死的纏繞。「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亞當因錯誤的選擇,結果離開了上帝的「道」,以帶罪之身來到人間世!
神降罪於人後,人便有罪,上帝又遣祂的兒子來到人間,用生命救贖人類,彰顯祂的真善美。祂為甚麼設下這個場景?為甚麼讓亞當為人類負上錯誤選擇的責任?上帝是不是要亞當知道,不絕對服從祂的後果?祂的動機是甚麼?
善善不進,惡惡不退。道無魔則誓願不堅!無魔,又怎能令人懂得分善惡?上帝是否為了魔道之爭,給人引進善惡的觀念,讓魔鬼肩負惡的罪名,讓人無辜地成為善惡之戰的棋子?
魔鬼利用上帝彰顯真善美的心意,想出一條絕世好「橋」,把握着人性的貪瞋癡,又利用上帝給人的智慧,造了一把「詐」與「偽」的雙面利劍。劍本身沒有好壞,視乎用劍的人是道是魔,裝偽用詐是救人自救的手段。人如果不知黑白,沒有相對,就不需選擇;只知善,不知惡,就不需偽裝。人為了維護生命的延續,使用智慧,學懂用詐偽裝,人從此墜入「魔」與「道」的深層矛盾裡,於是詐與偽,從此流向人間!
人間詐偽 中外古今
一宗在《舊約聖經》記載廢長立幼的詐術,人類作偽的歷史證據是這樣的:故事發生在神喜悅的希伯來領袖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的一對孿生子以掃和雅各身上。孿生子的以掃是兄長,雅各是弟弟。以掃有男兒氣概,令父親特別喜愛,認為他是民族難得的未來主人翁;母親利百加卻喜歡次子雅各,因為他經常依在她的身旁,是關懷母親的乖孩子。以撒希望把權位傳給長子,但利百加卻希望雅各繼承權位。
根據希伯來人傳統,族長的承傳,必須進行立儲祝福儀式,以撒年老體衰時,便計畫進行立儲儀式,吩咐以掃準備接受正式傳位。利百加知道這消息後,連忙為雅各偽裝上以掃的假體毛,又在衣服上染上以掃的汗味;以撒年老目衰,分不清楚,便被矇騙過去,雅各頓成為族長的繼承人。
廢長立幼,除了以上的故事,中國唐代玄武門事變,唐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何嘗不是兄弟鬩牆,先發制人,武裝奪嫡?兄弟互相殘殺,目的也是為帝位而爭。
慮之以偽 慮之以詐
智慧出,有大偽!人世間如果從來沒有智慧,壞人再壞也沒有害人的本事,但壞人有了智慧,卻遺害人間。好人壞人是如何分辨?真惡易辨,偽善難分!
孔子在魯國官任攝相時,誅殺當時聞人少正卯,他的弟子子貢抱懷疑的態度質問孔子:「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與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醜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於此,則不免于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誅也!」
像少正卯這樣的罪行,是否必殺不可? 孔子是否也有「心達而險,言偽而辯,記醜而博」的嫌疑?孔子是否因嫉妒而公報私仇?少正卯被殺是否冤假錯案?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該殺的應否包括孔子?
不論是否冤假錯案,孔子提出五惡,都值得作為用人的參考:
‧ 心達而險 ── 通達事理,人聰慧而思考敏銳,可是用心險惡。
‧ 行辟而堅 ── 行為怪僻又固執,無人能夠駕馭。
‧ 言偽而辯 ── 以虛偽之言、不正確的事實來為有利自己的事而強辯。
‧ 順非而澤 ── 順從邪惡勢力,讚賞荒謬的道理,歌頌醜惡為美麗,大有助紂為虐、獎勵不公的行為。
‧ 記醜而博 ── 以怪異邪惡之事來詭辯,妖言惑眾,以亂視聽。
所以用人之最難是慮之以偽、慮之以詐。所謂人心險詐,「詐」就是陰謀、欺騙、陷阱。有些人做小事一定盡忠,小信一定好,為了利益,借高壓手段,顛倒黑白、混淆美醜、指鹿為馬等,借取信於小事,達到一個大不忠、大不信的目的,都是偽與詐的手段!
不論是陽謀陰謀,用者都有不同的目的:不論國事、家事、天下事,都會用得着。所以說為政以德,從管理用人看,品德內涵是最重要的,沒有品的領袖,用的是下三濫無恥手段;沒有德的領袖,心術不正,用險詐裝偽的手段,達成目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帝為了彰顯祂的真善美,容許魔鬼存在,人間卻飽受魔鬼的迫害,上帝是沽名釣譽?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孔子殺少正卯,不讓他遺害人間,卻肩負了謀殺的嫌疑與罪名!(全文完)
筆者譯: 白居易詩《放言》 「早上還裝着一本正經,晚上就被人戳穿是作假,從古到今都少不了偽君子,可是真能辨偽的實在太少,春秋時臧武仲足智多謀,騙盡天下人把他當作聖人,但孔子說他只是挾君主的奸詐之徒,衛國在亂世昏暗無道時,大夫寧武子,裝瘋賣傻,他是為保全自己而扮呆愚!螢火蟲活像一點火,荷露也活像是真珠,倘若不用燔柴的火來照它們,又怎能分辨真火與螢火、真珠與荷露的真偽呢!」 |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