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Donna
《醫.藥.人》 第 99 期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七億二百萬開發全港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連接公營醫院與私營醫院,互通病人的病歷記錄,亦提供予私營診所、醫療機構及醫生使用。在電腦科技無遠弗屆的社會,電子病歷成為不可擋的發展趨勢,但是,社會上不少人會質疑電子病歷的保密能力及個人私隱外涉的後果,而最重要是,電子病歷對病人有甚麼好處?
看過醫生的人都知道,醫生會一邊聽病人說病徵一邊做記錄,然後根據病徵處方,藥劑師則按處方配藥。醫生一邊聽病人講一邊寫,字體潦草在所難免,常被詬病字體難辨造成配藥錯誤;而當我們年紀愈大,見醫生的次數愈多,記錄就會每年累積。一個人由出生至老死,個人健康記錄或可媲美傳統電話簿的厚度。
在電腦科技廣泛應用下,病人的病歷記錄亦逐步走向電子化。電子病歷包括了病人所有的健康和醫療記錄,諸如病人過去的診斷、用藥、家庭病史、預防接種、醫療實驗檢查、影像診斷報告等等。電子病歷一方面代替紙張,另一方面,如若系統設計完善,亦可具備分析病人疾病的效能。
三方得益
電子健康聯盟執行委員會共同主席王春波醫生認為電子病歷比紙張病歷優勝,最主要是電子病歷可以提供人工智慧的決策支援(Decision Support),這是紙張病歷無法達到的。
「香港政府醫療部門自1992年開始逐步開發電子醫療系統,至2000年已經相當成熟,不少專家把香港的電子醫療系統列為全球首五位。香港的電子病歷系統擁有九百萬人的記錄,其中包括外國旅客及一些已過世的人士。可以這樣說,在1992年之後,只要在醫管局內領取過一顆藥丸的人,都已在記錄之列。當然,雖然說電子病歷普遍在公營醫院使用,但是某些特別治療仍需使用紙張記錄,例如在病房內有些病人要每幾個小時轉藥或是轉鹽水針的,則無法以電腦記錄。但每個出院的病人都有一個病歷概覽,包括手術記錄、化驗報告、服藥情況等等。」
電子病歷的應用相信最主要可減少紙張的使用,但環保需建立在不影響病人的利益前提下,否則便沒意義。
撇開環保,王春波醫生指電子病歷對三方面有好處,包括病人、醫生和政府行政管理。當然,在管理層面的好處大家都不難想像,資料集中而且數字化,對於管理層監察和資源分配更易掌握。但電子病歷最大得益者還是病人。
「電子病歷其中一個好處是迅速,病人進入醫院,醫護人員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病人的病歷,對救援危急病人相當有幫助。另一方面是準確,由電子病歷所得到資料都是清晰的,比紙張病歷人手記錄明確。第三是齊全,系統會提醒輸入者需輸入的資料,減少人為抄寫的疏漏,而且可追溯以往的舊資料,例如十年前的驗血報告。這些資料可以幫助醫生在最短時間內作出準確診斷和處方,在救命的緊急關頭尤其重要。」
王醫生笑說,電子病歷更可幫助那些不小心的病人,不需因遺失了化驗報告要重新再做化驗。
「現時治病,很多時是以團隊形式進行,電子病歷可以讓多個醫生同時觀看,不必像以前一份病歷要等這個醫生看完再給另一個醫生,一個病歷可以讓不同科不同醫院的醫生觀看,在研究治療上有很大助益,更可減少醫療事故及藥物意外。舉例說,若記錄了病人對某種藥物過敏,系統會提醒醫生不要處方過敏藥物。電腦系統亦會監測化驗結果的偏差,發現不正常就會響起警號,提醒醫護人員注意。」
六年前出現沙士,香港是首個利用醫療電子系統記錄一億小時內的個案,亦借用了警務處的地圖電腦系統,把患病者的地址放進電腦系統內研究,因而發現了淘大花園個案集中的異樣,幫助偵測流行病傳染,對公共衛生發揮很大作用。
王春波認為電子病歷對醫生也有助益,如果熟悉系統,工作流程可更順暢,但是醫生所得的益處卻遠不及病人與管理層明顯。
醫生參與誘因低
現時電子病歷除了在公營醫院實行,某幾家私營醫院及一些連鎖醫療機構亦已發展了不同系統的電子病歷,至於四千個私家診所則約有七百多家設有病人電子病歷。
電子病歷在香港私營市場未能普及只因對醫生的誘因不大,醫生在推行電子病歷沒有很明顯的得益,在一些福利主義國家,如丹麥、瑞典、荷蘭、新西蘭及英國等地,則九成醫生使用電子病歷,主要與其醫療融資架構有關。
現時電子病歷雖然個別地在政府及部分大型醫療集團運作,卻不互通,政府撥款是希望使醫管局、衛生署、私營醫院及私營診所四大醫療持份者達至病人病歷全面互通。不過,獨立經營的醫生診所因為誘因不大,需要政府在技術、經濟與專業層面輔助,而電子病歷輸入系統的設計是重要關鍵,如果簡單易用,相信醫生樂於參與。
「參與電子病歷互通沒有強迫性,醫管局的電子病歷現時提供單向互通。如果病人原本在醫管局看病,後轉到私營醫院,可以授權醫生向醫管局提取電子病歷,系統會提供進入密碼,醫生可即時取得病人在醫管局的病歷,病人的手機亦會收到有醫生查閱個人病歷的短訊。」
保安
使用電子病歷有諸般好處,當然亦不能排除潛在風險,最大問題是私隱與保安,故此保安系統必須嚴謹,否則會出現災難性後果。
王春波醫生表示,暫時電子病歷系統只供醫生使用,將來或可發展至病人參與互動。現時每個病人需要借出病歷的話可向醫管局申請密碼登入。電腦潛能無限,未來或可用身分證認證登入。王醫生認為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現行以密碼及身分證來保障病人,應不存在問題。
電子病歷記錄了人的一生,從在母體孕育成長開始至死亡,鉅細無遺地記錄人的生前死後,但是,醫生把病人資料儲存至記憶體(俗稱手指)而遺失的事件屢見不鮮,使不少病人憂心私隱外涉。
「病人的電子病歷已經利用了不同的保安技術來防止黑客入侵及刪改,其實比紙張嚴謹,更重要是每個曾經翻閱病人病歷的人都會被記錄,亦即是說,如果有病歷流出,一定可以追究。如果病人和工作人員都遵守所有守則,理論上是安全的。保障私隱不在技術上的因素,更多是人為因素,醫護人員保護私隱意識的教育實在需要加強。」
法律地位
電子病歷方便、成本低,而且容量廣,非常有利於管理和統計分析,對於遠程會診與資料共享有紙張不能代替的好處,這是不容否定的。但是電子病歷因為經常修改,故此其真實性容易招致法律爭議。
現時雖仍未有很完整的法律文件管理電子病歷,唯在醫管局的病人電子病歷,凡修改、刪除,都會存檔,而所有修改過程,每個使用者的密碼,電腦都有記錄。
對醫生的挑戰
電子病歷的互通,我們會擔心醫生之間會出現因循,病人每次覆診都只是重複上次處方的相同藥物,而更擔心的是重症病人需要醫療諮詢(Second Opinion)時,其他醫生會受第一個醫生的診斷所左右,影響諮詢結果。
不過,王春波醫生指出,電子病歷其實是醫生的挑戰,尤其一些醫術不太精湛的醫生。因為每個醫生的診斷都在病歷上公開,診斷與處方一覽無遺,如果診斷錯誤或是處方不適合藥物,便無所遁形,這個問題亦正正是不少診所或醫療機構不願互通電子病歷的重大原因。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