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醫.藥.人》 第 97 期
憂慮源於恐懼,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壞, 人不快樂的主要原因,就是憂慮和恐懼!
選擇不快樂
聖人願以肩挑天下人的苦痛,憂天下人憂慮的事;憂慮自己鍛鍊心力不足,憂慮自己不好好培養品德;憂慮自己不講求鑽研學問;憂慮不能戰勝自己去做符合道義的事;憂慮不能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
憂慮源於恐懼,聖人為甚麼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因為聖人如常人一樣,無預知的能力,他們畏懼在危急存亡時,無控制的能力,畏懼無良策應付事件,也畏懼他人批評的面子問題。聖人在「憂」與「畏」的推動下,都在夢想先要征服自己,做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憂」確是不少,「樂」卻成疑問,聖人的弱點是,過多的憂慮與恐懼,先憂後樂的觀念,恐怕是聖人的妄想!
英雄夢想征服世界。不論英雄、梟雄,他們的成敗得失,多建築在他人的痛苦身上,項羽寧願把頭顱贈呂馬童,怕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兄!英雄與聖人無異,怕的是失去面子,失去面子令人最不快樂!
忘我得道
心意合一時,能聽到的,不只是用耳朵,而是用心;用心聽到的,又不及用氣聽到的;所以耳朵聽到的,只限於耳朵的功能,心聽到的,只限於心的功能。如果說氣所聽到的,是用氣的功能,那甚麼是氣呢?氣是對實體物質的感應,是無形的,能凝聚氣的功能,唯有是道!
當你感覺不到肢體的存在,拋棄了自以為聰明的聰明時,便知曉「道」的功能;甚麼是「道」?聖經說:「道與神同在」。耶穌說:「當你使二成為一,當你使內部成為外部,當你使上如下,當你使男與女成為一體……你將進入這境界」,這境界就像鹽溶在水裡,就看不見鹽,水充滿了鹽的特性。耶穌說:「當你看見了神,你就變成神;你看見了基督,你就變成基督;你看見了天父,你就變成天父;你將會變成你看到的!」《聖經》說「道」是完整性的「天人合一」!
忘我忘憂 自在常在
忘我是用心如鏡,鏡一般的功能是如實反映;事情來了如實反映、不隱藏;忘我是力量泉源,世間是物質地、水、風、火所生成,我亦是本來所沒有的,有我之時,便有一切的意識感覺,「忘我」之時,一切意識感覺當隨之而沒有,就算是把頭放在利刃之下,猶如拿着刀去斬空氣一般,不着了了!
「忘我」是實現「天人合一」的完整性,那甚麼是忘憂?忘憂是不作過度憂慮,不期待未來的事,猶如竹影掃不動地上的塵,月光穿照池水卻不留痕。過去的事物不可改變,不能追悔,事物既不能改變,但自己行為思想卻可改變!
忘我先忘憂,放下就是自在,忘我得真我,忘生得永生!
作者按:
‧《論語》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論語》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莊子人間世》顏回曰:「敢問心齋?」
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莊子大宗師》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悼項羽》王曇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頭顱贈馬童。天意何曾袒劉季,大王失計戀江東。早摧函谷稱西帝,何必鴻門殺沛公?徒縱咸陽三月火,讓他婁敬說關中。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