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Kit
《醫.藥.人》 第 97 期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作「慈母多敗兒」。就是說愈是疼惜兒子,愈是捨不得兒子受苦的母親,愈會縱容兒子。明明是天資聰穎的孩子,卻被驕縱成不事生產的二世祖。
引伸至現代世界,「慈母多敗兒」卻是愈演愈烈,尤有過之是還加入了「慈父」、「慈祖父母」及「慈外祖父母」等等。
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有工人使喚,茶來張手,飯來張口,除了愈長愈胖,身體健康欠佳外,更重要是這一代的智力與競爭力都大大下降。
我們是否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香港中文大學最近做了一個關於香港幼兒健康及發展的調查,從這個調查之中,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究竟未來一代的發展情況會如何?
這個關於幼兒健康及發展的調查,在2009年4月至5月中訪問了一千多個擁有半歲至三歲幼兒家庭的家長,以了解三歲以下幼兒的常見健康狀況,包括過去六個月因病就醫的次數,常見的健康問題,生理、智力及社交發展和飲食習慣等多個項目。
調查結果:
‧過去六個月曾因病就醫者接近九成(88.7%),最多的個案是六個月求醫次數竟達二十次。
‧因呼吸道疾病如傷風、感冒或流鼻水而見醫生的有50%
‧排便有困難的幼兒26.5%
‧腹瀉10.7%
‧濕疹26.5%
‧受訪幼兒平均在12.3個月開始懂得走路
‧平均在12.3個月大開始說單字,平均20.4個月大能說簡單句子。
‧幼兒約在8.7個月大開始進食固體食物
‧有兩成幼兒自行進食,八成幼兒(79.4%)由別人餵食,近四成(39%)幼兒在18個月大仍要別人餵食。
盲目就醫
是項研究發現香港幼兒目前的健康狀況尚有改善空間,而中文大學專案研究員、兒科醫生及註冊營養師均認為香港幼兒在智力及生理發展、呼吸道及腸道健康和免疫系統發展方面都較其他已發展地區的幼兒遜色。最令人失望是接近四成幼兒到了18個月仍不懂自行進食,而需要由家人、父母或是家庭傭工餵食,明顯反映了幼兒被過度驕寵。另外,受訪幼兒九成在過去六個月都曾經就醫,一半是因為呼吸道疾病,超過兩成受訪幼兒在半年內就醫超過四次,甚至竟有高達二十次的個案,遠高於國際平均水準,可見香港的幼兒普遍存在着盲目就醫情況。
兒科專科醫生趙永指:「香港兒童因病求醫的密度有點令人意外,家長對醫學的知識明顯不足,不能在家中給幼兒作出合適治理。另外,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家長常缺乏時間照顧幼兒,以致只顧及幼兒生活環境的清潔以及按時餵食,忽略了幼兒的飲食習慣,對幼兒發展的關注亦欠全面。」
趙醫生認為,幼兒具有自我抵抗力,咳嗽、噴嚏等症狀只需要為兒童提供足夠營養,便可自行痊愈,盲目使用藥物,反而對兒童不利。
此外,香港幼兒自行進食的能力亦嚴重不足,高達八成受訪幼兒需要由別人餵食。趙永醫生指,自己進食能鍛鍊兒童對肌肉的控制能力,是兒童生理發展的重要一環,不應由成人代替。
不過,調查顯示香港幼兒平均學行年齡約為十二個月,超過六成幼兒在一歲左右便學會說話,二十個月就能說出短句,這種發展則與國際水準相同。
家長忽視幼兒飲食習慣
百分之二十受訪幼兒的家長認為幼兒有偏食的問題,在食物的選項中,以水果、牛奶或奶粉最受幼兒歡迎。註冊營養師簡婉雯表示:「飲食習慣有助幼兒維持健康、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疾病,但卻經常被忽略。我們要補充身體流失的營養,要促進幼兒健康及發展,需要不斷為他們補充均衡的維他命、礦物質及其他營養元素。家長在為幼兒安排飲食時,需要明白不同營養素的重要性。」
簡婉雯指,一至三歲是培養幼童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促進兒童語言能力、智力的發展。香港幼兒營養不良的比例極低,卻普遍存在營養過剩。蛋白質攝入過多是導致兒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幼兒每天飲多過三杯便已是太多了。家長應適當地為子女調配均衡的飲食。
過度縱容與疼惜子女可能會造成子女超重、過胖,不會自我進食,甚至影響他們的智力發展。過度依賴及被驕縱成了現今社會新生代的常態,為人父母者必須注意,免愛他反而害他。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