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醫.藥.人》 第 93 期
《解人頤‧不知足》一段說盡人性貪婪矛盾!人喜歡擁有,因為怕無衣使人寒,無食使人飢;求生中的驚懼,永遠困惑人心,終日奔波,懼怕一朝衣食不保,貪,頓成人自我保護的本能!
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
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
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
若要世人心裡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摘自清‧胡澹庵編《解人頤‧不知足》
還我未生時
宇宙萬有不停運動,時空才可相對共存,所以時空從屬於宇宙的運動,宇宙運動停頓了便沒有生命。時間是生命的決定性資源,沒有時間便沒有生命,唯生命才能體會與時空共存,感覺生命的存在!人感覺快樂時,時光飛快;痛苦時,度日如年。
人生存過程時的感覺,能擁有苦樂參半的,已算是幸福人生!
人生來終要死,不知為何而生?不禁想起唐代王梵志詩《我昔未生時》:「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天公強生我,生我復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飢,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王梵志是問蒼天或是問鬼神,賢者自決!
虛需實要 知足常樂
欲望大於擁有,便覺窮困;欲望小於自我的能力,便覺富足。虛需是少一點要求,快樂是多一些付出。知足常樂,人耗盡一生追求,年輕時拼了命找財富,終日為名利爭奪,如履重重牢獄,在勞累中失去了健康,雖然贏了全世界,卻輸掉自己!不免要問,得不到的最珍貴?失去的最珍貴?或是已擁有是最珍貴?
人痛苦的是 ── 渴望自己得不到的,而沒有珍惜已擁有的!
空氣、水、食物是生命的必需品,其餘都是「常需」,不斷盲目貪求,只是「虛需」而已!
唐太宗時的諫議大夫魏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生廉潔忠勤,無懈可擊,他的生活不折不扣的只有「必需」和「常需」,所有虛需,排除於日常生活之外,一生都無所求,他對太宗直言、諫言、敢言,力勸太宗儉樸行仁,唐朝貞觀盛世,就是因他無欲則剛,直言無諱之故!
來如塵暫起 去如一墜風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不見無常急,業道自迎君」,問何處有真實?
王梵志看破人生的解說,透露在字裡行間,古說今事,貼切地道盡人間虛幻!洪流練歷世世代,人面無不全非!究竟是人類的所作所為,或是天地無常,帶來無可改變的結果?
但見人間喬木盡兒孫,就算青山依舊在,吳宮又能歷幾度春,還不是隨例作灰塵?看四川地震,恰似來如塵暫起,去如一墜風。這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去來無形影,變見急匆匆,令人感世事變幻無常,塵世何處有樂土?
最後以白居易《感興詩》作警示:「吉凶福禍有來由,但要深知不要憂。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風浪覆虛舟。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雖異匏瓜難不食?大都食足早宜休!」 (待續)
快樂五常 快樂第二常: 快樂第三常: 快樂第四常: 快樂第五常: |
編按:
王梵志,唐代白話詩人,有詩僧之稱,生平事迹不詳。其詩歌以說理為主,為以俗語俚詞入詩的通俗詩派,內容簡易,唯格調通俗,文學價值不高。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