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醫.藥.人》 第 92 期
不知從哪時候開始,大眾傳媒開口閉口都說「仁醫」。醫生救人,天經地義,何「仁」之有?尤更甚者,有「仁醫」「不按指引」在街上救人,竟登上新聞頭條,叫我這個行醫近三十載的人有點窘態,甚或雞皮疙瘩。
十二月底,傳媒廣泛報道一名老翁在官塘順利邨一家普通科門診部附近哮喘發作昏迷不醒,街坊急忙到診所請醫生出來施行急救,「仁醫」「從善如流」為病人檢查,並送上氧氣,逗留至救護車抵達,把病人送院為止。
醫生救人是新聞?
也許有人認為傳媒小題大做,但自從明愛醫院拒派醫護到門外救人,囑其家屬自行致電報警,擾攘一番不得要領,最終救護車抵達,但心臟病人已返魂無術,命喪街頭的事件發生後,若醫生願意到街上救人,便被視為滄海遺珠,值得報道的大新聞。事件只不過揭示在周一嶽領導下,香港醫生在街上救人,頓變「新聞」。
拯救本來可近在咫尺,結果遠在天邊。由明愛醫院大門的事發地點到急症室,只需乘電梯之後再步行一百米之距,但按「既定程序」召救護車送病人入院,則最快亦要十數分鐘,對心臟已停頓的病人根本沒機會再等。更可笑的是,醫院是最多人懂得心肺復甦法的地方,亦是心臟急救設施最完備之處,派幾個人拿幾種儀器到門外救人,理應沒有難度。但一家員工過千的醫院,偏偏就騰不出這幾個人救命,為甚麼?
醫院應以人為本
在醫院長期工作的人,可能已忘記自己是一個有獨立意志、獨立判斷的個體,任由自己被埋沒在工作流程和龐大的建制中,甘心充當機器的齒輪,只做崗位的份內事。醫院門外不屬任何人的崗位,也不是醫院的崗位,有人在這位置病死並非醫院任何人的責任,更非醫院的責任,人死在此,責任自負。
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何謂惻隱之心?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意謂即使非親非故、非為名聲、亦非怕人指責,只是見他人有危難,自然伸出援手扶他一把,這是人性一部分。因此,只有埋沒人性的人和機構,才會見死不救。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醫院、醫護的職責,就是救人,卸責者並非全不相干的人和機構。
所以,若要為醫院制訂指引,防止慘劇重演,指引只需一句:「僱員重拾人性,醫院以人為本。」只要醫院上下都做「人做的事」,便不會再有病人死在門外而遲遲無人理。醫院亦須預設通報機制,若員工面對緊急事故,又無人願意作主,可直接知會急症室主管或醫院行政總裁。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