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劍華(資深藥劑師)
《醫.藥.人》 第 90 期
目前香港社會三大危機是金融海嘯、食物安全、環境污染,共通點都是唯利是圖惹的禍,貪婪的狂喜、無知的羊群心理、掠奪的詐術、無監管的市場、價值觀的扭曲和混沌的政治手段,令恐慌的事情一再發生。
當金融風暴席捲而來,襲擊全球經濟,世界脆弱得不堪一擊,信心盡毀,人人便會極度恐慌。人性總是,危機來臨前,渾然不覺;發生後,問幾人能笑傲江湖?幾人能冷對危機?
智慧出 有大偽
香港爆發了迷你債券事件,本地銀行握着防禦與進攻的兩手武器,把高風險的衍生商品,包裝成穩健的投資債券銷售,誤導市民購買,事主不少是靠老本度餘生的退休人士,銀行用沒有誠信的手法,銷售迷你債券,當局監管不足,讓銀行藉欺騙手段,為所欲為!政府出於政治考慮,迫令銀行賠償回購,社會充斥着不滿情緒,最終不可收拾!
一如人性,貪婪的誘惑實在太大,欺騙和誠信的本質,同時在金融業出現,投資銀行利用次按、高槓桿和迷你債券,暗藏欺騙的本質,終令誠信崩潰。西方因應貨幣經濟的發展,提出互利互惠的契約倫理,契約把誠信作為承諾,戴着「仁義」的面具,把道德與法治片面地結合起來。
民無信不立
信,國之寶,「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誠信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對於建設人類文明社會極為重要,人若不講誠信,就會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後患無窮;君臣不講誠信,國家不得安寧;失去誠信對社會的危害很大。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去兵」、「去食」,但堅持「民信」,認為「民無信不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若不講誠信,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甚麼事情也做不成,誠信對於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甚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美德,誠信是立人之本、齊家之道、為政之基、經商之魂,可見誠信對和諧社會是非常重要的。
金融海嘯浪潮的教訓是「信」的問題, 銀行與政府應以金融海嘯浪潮的教訓為鑑,最重要是爭取人民的信任,金融業以誠信為營商之本,要還市民保障財產的信心!經濟學始祖的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曾經發表過《道德情感論》,金融市場沒有道德倫理的話,社會便失去誠信,用仁義的假面具騙取財富。當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還需要道德倫理的約束,只有回歸到克己復禮的人性基本,才能讓整個經濟市場,和諧的運作下去。
愈文明愈失落?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因應全球金融危機,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亞歐峰會概括了六字真言:「信心」、「合作」和「責任」。應盡快採取果斷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從而使人們獲得信心。我看六字真言應該是「誠信」、「踏實」和「責任」。中國人的經濟主張是「積穀防饑」,西方主張則是「先使未來錢」,相信這次危機,亞洲受的影響會較少。中國人講的誠信是「道德」倫理,誠信是人的基本價值觀,儒家在「性善」的基礎上,認為人具仁愛,具誠信的「良知」,誠信通過自身修養達致;西方人自詡文明先進,為了保證實現利益,國家訂立社會契約即法律,有契約即有正義,他們的誠信是「契約」倫理,結果是法治超越了道德!
人性畢竟是自私的,基督教在「原罪」的基礎上,只信上帝才是終極真理、道德根源、至善之化身。《聖經》中約伯被神稱為誠信的義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給人類道德完善。約伯用詩的語言說:「智慧的價值無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無處可尋,深淵說:不在我內;滄海說:不在我中!智慧非用黃金可得,……智慧從何處來呢?聰明之處在哪裡呢?是向一切有生命的眼目隱藏……」約伯與老子的智慧之路,並無迥異,真的智慧在哪裡?別無他處,靈山就在你心頭,誠信是智慧歸航的道路,最終必從人心出發。老子兩千年來已如此說,人的智慧出了大問題,「智慧出、有大偽」,他提倡「絕聖棄智」的「歸航」主義,現代人並不懂「歸航」的思維,人類要向古代文明歸航?老古死人陳舊的思想,反成今人的智慧,暗示只在唯神感召者的心中!
註: |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