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們 搬 新 家 了 »»
小心使用雌激素
很多女性追求美容豐胸,常吃一些抗衰老或是防衰老保健品,這些產品很可能添加雌激素,雌激素或可令皮膚保持年輕,亦有增加子宮肌瘤、乳癌及其他子宮疾病機會。
養腎如養命
中醫認為腎臟可決定人的壽命,養腎就如養命,平日飲食注意不要進食傷腎食物,高鹽及油炸食品含高鹽及高磷,都不利腎臟,此外,功能性飲料亦會增加腎臟負擔。
番茄天然抗氧
番茄生吃熟吃都具有極高營養價值,且是天然抗氧化劑,有提高蛋白質消化,減少胃脹食積的功效,血清中番茄紅素的含量比較高更可減少胃癌和消化道癌的機率。
醫療融資 赤的疑惑

< 上一頁
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83 期

隨人口老化而來的是醫療問題,從1990 年《邁向美好醫療》諮詢文件、1999年《哈佛顧問研究報告書》、2000年《你我齊參與.健康伴我行》、2005年《創設健康未來》諮詢文件,十多年來,仍無定案。

  「融資改革」觸動了醫護業界、公私營醫院、病人組織、基層、中產市民、保險業、政黨議員等不同利益。
  醫療成本上漲、醫療風險增加、公眾對醫療服務期望日益提高,政府說:「不論公費醫療、社會保險或是私人保險,單一的制度,都無法持續地承擔長遠的財政支出。」2008諮詢文件題為「掌握健康,掌握人生」,融資改革可選擇的方案,萬變不離其宗,都是掏市民的腰包,變相將醫療開支轉嫁市民,最高境界是拿了你的錢,你還要千恩萬謝。所以我們在道謝之前,要問政府:「你拿了我們的錢,給我們甚麼?」

赤的疑惑
  改革融資涉及如何拿市民的錢,如何分配給持份者,諮詢文件對「中產」人士有最切身的影響,不論哪一個方案,文件中也沒有說出事實的全部,不慎的選擇會變成「見血」的一刀,是中產「赤」的疑惑,很容易成為整件事的大輸家!!!

疑惑一
  報告大部分著墨於第六方案「個人康保儲備」。供款一部分買保險,一部分作儲蓄,看似完美,但魔鬼卻在細節裡。我們必須明白保險行業的運作,保險是靠分擔風險營運的,保險行業必須爭奪低風險的客戶,才會得到利潤。報告中政府要求保險業,必須接受任何人士購買,劃一保費價格,又不能根據買者的健康狀況、過往疾病記錄、職業類別、年齡等而有所取捨,對上述的要求,政府如何監控公司收客,也是一個難題。客戶平均質素差的公司,就無法賺取合理利潤,保險公司根本難以運作,最終是結業收場!在強制醫保的情況下,若不是由單一公司承保,如何能真正分擔風險?政府是否想得太美?除非政府是唯一的承保人,不然保險業界如何達至有共識的方案?報告卻沒有交代,令人疑惑!
 
疑惑二

  在承保範圍大、保費低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必須倚重分擔風險的能力賺錢,保險只可能提供某程度的保障;一旦強制買保險,保障額一定不能承擔私營高昂的服務費,不然的話,又何需儲蓄部分,那時保障額及儲蓄部分,只可能足夠購買公營服務,全民豈不是還須重投公營服務?

疑惑三
  現時數目不少的港人已有不同程度的醫療保險,他們期望在私營市場得到較佳的服務,但私家醫院已經常出現爆滿的現象,拿著保單進不了私家醫院已經很平常;現時全港私家醫院提供三千多張病床,約是公營的十分一,一旦全民強制保險,大眾一擁而往私家醫院去,私院擴展也趕不上,最後公營病床便有藉口私營化,增加收費則不言而喻。
  保險好像提供多些選擇,最後買了保險也得不到期望的服務,市民又被迫返回公營醫院,公院輪候期仍有壓力,服務質素等問題又未解決,市民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如此一來,政府應以改革醫療質素為首要,以符合市民買保險後的期望!

體制改革重於融資
  醫療保險看似給市民有更多選擇,事實保險公司不會做賠本生意,醫保不能完全保障所有醫療開支,市民容易被「醫療保險」四個字誤導,以為是百分百解決了醫療保障的問題。
  政府應以改革醫療「體制」與「質素」為主。體制改革相當於改變醫療市場結構與營運模式,政府應增加醫療基建的社會價值,在基層醫療大量投放資源,做好保健與門診服務,防患於未然,治之於未病,小病的不往醫院裡去,是減低整體醫療成本的最佳方法。大刀闊斧地精簡醫管局架構,提高效率和改善官僚問題,維持低廉的醫院收費,提高成本效益。醫院服務必須定位,提供難治疾病與昂貴治療,使貧病危疾得到適時的照顧。

先民之憂而憂
  香港政府承諾,市民不會因經濟不足而得不到醫療照顧,現行醫療保障由稅收提供,融資安排將改變現時幾乎完全免費的服務模式,市民必要承擔額外的開支。香港沒有全民退休保障,所以保留全民醫療福利,比較容易達至和諧共識。市民不滿的是公共醫療服務質素及過長的輪候時間,更疑惑是否能負擔將來昂貴的醫療費用。

「掌握健康,掌握人生」諮詢文件
http://www.fhb.gov.hk/beStrong/


 


文章回應 (0 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