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勞永樂(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傳染病專科醫生)
《醫.藥.人》 第 83 期
香港政府施政長期傾斜,只有利少數利益群體及大財團,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中產更是被擠壓在夾縫中,動彈不得。由公帑營辦、素質優良、市民可公平使用的醫療服務,是改善貧富懸殊的重要措施,更是捍衛公平社會的最後堡壘。
香港大學教授梁卓偉早前指出,相對OECD國家/地區,香港的公營醫療開支偏低,2004年只及總產值的2.8%。但他亦同時指出,以公營醫療開支作為政府總稅收的百分比計算(Public health care expenditure as a percentage of public revenue),香港的公營醫療開支已達OECD國家/地區水平。此話即暗示香港作為低稅收地區,現水平的公營醫療開支已十分合理;但要應付因人口老化及科技發展而造成的醫療開支增長,便須增加收入來源。這就是政府引入「強醫金」,向市民抽「醫療稅」的依據。
究竟依據是否屬實?
真相是,政府一直未肯公道承認,我們這群奉公守法納稅人的付出,早已遠超應有的公平承擔。事實上,我們的貢獻不限於直接稅,如薪俸稅、利得稅;還有追趕通脹被迫買樓而負擔沉重稅項、買車納稅可高達車價50%以上、汽油價格40%是稅款;即使不買樓、不買車的市民,同樣在生活每個環節上,包括出外用膳、用電、用煤氣、到超市購物,都是無可選擇地默默承擔高地價,為政府提供營運資金。真正享受低稅優惠而累積大量財富的,只有壟斷各行各業的大財團、大地產商和超高收入人士。
由此可見,香港的表面低稅,只惠及少數集團和人士,但他們坐擁巨富後,不但沒有充分回饋社會,更壟斷土地資源、公用事業,進一步漁肉市民。因此,社會要獲得額外醫療資源的方法,就是讓上述長期坐享社會優惠的集團和人士,承擔應承擔的稅務責任,而非再向已充分承擔社會責任的中產開刀。
今日的中產是明日的基層
筆者警告:政府不要再以「不同看待」來分化基層和中產,以減低向中產開刀的阻力。因為,在政府的不公義社會政策下,今日的中產,將會是明日的基層。
事實上,從近日處理流感疫潮一事,可以反映醫療決策官員缺乏保障市民健康和安全的意志。對屯門醫院及醫管局新界西聯網長期醫療資源短缺、供不應求,視而不見,導致連季節性流感也無法駕馭的惡劣情況,結果全城恐慌,幾近一發不可收拾。
若政府連最基本保障市民的防疫工夫也未做好,根本不應厚顏--像諮詢文件封面那樣攤大手掌,向市民要錢,反之,應立即撤回醫療融資的諮詢。
OECD |
文章回應 (1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