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gnes
《醫.藥.人》 第 83 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病,估計接近每一百人當中便有一名患者。 在香港,目前約有五萬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人數相若。 精神病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不高,往往是疾病不能控制的底因。
香港心理衛生會最近以問卷方式,調查香港精神病康復者服用現時使用的抗精神分裂症藥物情況,受訪人數650人,男性患者佔55%,女性佔45%,年齡平均為41.5歲,而平均患病年期為14.5年,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佔65%。結果發現,目前使用抗精神分裂症藥物的副作用對康復者投入工作和日常生活影響甚大。
精神科藥物副作用多
在受訪者當中,65%認為藥物的副作用影響了日常的生活,60%表示藥物副作用影響了工作,其他不同的影響包括嗜睡、疲倦、手震、體重增加及坐立不安等。其中嗜睡情況最嚴重,佔45%。
香港心理衛生會精神康復主任程志剛指出,根據調查所得,發現病患者每日服用精神科藥物多於兩種或以上的超過81%,其中包括治療藥物及減輕病患者副作用的藥物(俗稱解藥),而每天服藥的次數只有28%是每日一次,72%是每日服藥兩次或以上。調查亦發現藥物使用次數與服藥依從性關係密切,每日服藥一次的患者服藥依從性較高,然後按次數愈多,依從性相對減低,每日需服藥四次的,依從性只有51%。
患了精神分裂症多年的精神病康復者陳國勝深受精神科藥物副作用所苦。陳國勝患了精神分裂症十八年,現時已經康復,他希望政府能給予精神病患者最好的治療選擇,改變沿用多時「兩舊一新」的措施。他認為精神病康復者最希望能到社會人士的了解和接納,而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如手震、僵硬等,令病患者在公眾場所感到十分尷尬。陳國勝希望政府可將副作用較輕的非典型精神科藥物列入醫管局藥物名冊之內,使經濟有問題的精神病患者受惠。
現時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大致分兩類--典型抗精神科藥物(舊藥)和非典型抗精神科藥物(新藥)。所謂「兩舊一新」,就是公立醫院的醫生先會給予病患者使用舊藥,如果不見效便轉用另一種舊藥,若「兩種舊藥」都不能控制病情才會考慮轉用新藥。
精神病患者服藥應以簡單為要
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教授李烱前認為,治療精神分裂症的重點應在病人對藥物的依從性。
「藥物副作用會減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這類病人的記憶較差,服藥次數太多也會增加病人負擔,所以精神科藥物的設計應以簡單為要,最好每日一次。另外,典型抗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相當多,因而減低患者服藥的依服性,如果新藥能夠減輕副作用,相對亦可增加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一直以來,治療精神分裂症所使用的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手震、行動遲緩及坐立不安等類似柏金遜症狀,統稱為錐體外系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非典型抗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毋疑較低,但是價錢亦較貴,很多時非一般病患者所能負擔。
血藥濃度較穩定
現時的口服精神科藥物全屬速釋劑型,在2006年年底得到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精神科藥物Paliperidone則是一種採取了滲透泵型控釋系統(OROS)技術的精神科藥物,特點是能夠控制藥物的釋放,故此在24小時內能把血內的藥物濃度維持於穩定狀態,將升跌波動減低。
李烱前教授指出,大部分藥物都是經由肝臟代謝排出,Paliperidone因為不經由肝臟代謝,故此若是病患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的話,也不會與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唯因為此藥是經由腎臟排出,若是腎功能有問題的人或是患有腎病的人便不宜使用。又因為藥物可以維持血藥濃度24小時穩定,故此患者的服藥時間最好是每天相同。
李烱前更認為,每天一次的服藥可提高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從醫藥經濟學角度更可減少病人急症住院的機會,如果用藥效果理想,病人更有正常的工作能力,重投社會,對醫療制度有正面影響。
OROS技術 |
文章回應 (2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