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管理局提供
《醫.藥.人》 第 12 期
過去幾年,公立醫院收費固定在一個水平,而服務不斷提升。因為種種原因,使用公立醫院服務的市民愈來愈多,令到公私營醫療服務出現失衡,公立醫院醫護人員承受著日益沉重的壓力。以有限的公共資源去應付不斷增加的服務需求,始終不能持久。
其實醫管局近年已開始著手研究對策,目標是採取一套多管齊下的方案,一方面維持良好的醫療制度和公立醫院服務,另一方面,則希望能夠誘導具經濟承擔能力的部分病者,選擇轉用私營服務。
改善失衡措施
現時只需有6%至7%的病者由公營轉往私營,對私營服務來說已經是百分百的增幅,失衡情況便會改善。這些已經實行或正在構思的措施包括:
- 與私家醫生共同研究制訂專科轉介指引,以及加強專科門診的分流。醫護人員會基於私家醫生有系統而詳盡的轉介信,去按病人病情緩急輕重排期,原則是集中資源優先處理危疾重病者;病情較輕和不急切的須輪候較長時間。這有助促使一些能夠負擔而又不想輪候的市民轉向私營醫療服務。
- 與私營醫療機構合作,在專科診所提供私營醫療服務的資料,例如服務和收費等,讓排期時間長而能夠負擔的市民作出選擇,如他們不想等候太久,可轉向私營服務。
- 推行共同護理計劃(Shared Care Programme),將病情穩定的專科門診病人轉介回私家醫生或普通科門診跟進護理。
- 建立資訊科技系統,在確保病人私隱的前提下,互通病人資料,促進公私營之間的病人轉介。
參考諮詢文件
長遠來說,要改善目前公私營醫療失衡的問題,可參考醫管局在去年回應政府的「醫護改革諮詢文件」時提出一些醫療改革方案,其中包括:
- 應集中公帑去資助市民自己難以支付的昂貴治療,有能力支付較高醫療費用者,必須鼓勵他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
- 可以酌量提高一些收費去改變市民使用公共醫療服務的行為和傾向,如急症室收費;最重要是維持現有機制,確保病人不會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切醫療服務,例如申請撒瑪利亞基金資助等。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